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:

 

词条 于逢
释义
于逢1915—

现、当代作家。原名李兆麟,又名于洛文,笔名梦采、李四、李冰之。原籍广东台山,生于越南海防。1934年回国,在广东亲戚家中寄住。年底起发表散文、特写,开始文学生涯。1936年到上海,翌年春在《中流》半月刊发表短篇小说《红河的黑夜》,并参加左翼文艺活动。抗日战争爆发后与欧阳山、草明同回广州,参与创办文学半月刊《光荣》,在夏衍任总编辑的《救亡日报》当记者,参加抗日救亡运动,来往于广东前线和大后方之间。曾在桂林、柳州等地任报刊编辑和中小学教员,并从事文学创作。湘桂大撤退后到桂北敌后参加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工作。1946年初回广州,与易巩等人合编《文艺世纪》月刊,任主编。同年7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,他因上了黑名单,避往香港,转赴广西,在宾阳、横县等地中学教书。194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任香港《大公报》文艺副刊编辑。1950年10月回广州,任华南人民文艺学院文学系教授、华南文联常委、编辑出版部部长、《华南文艺》月刊执行编辑。1954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。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。解放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《伙伴们》(与易巩合著),中篇小说《乡下姑娘》(与易巩合著)、《何纯斋的悲哀》、《冶炼》、《深秋》,短篇小说集《富良江的黑夜》,文学评论集《论〈虾球传〉及其他》。解放后的作品有中篇小说《螺丝钉》,长篇小说《金沙洲》、《无产者》,文学评论集《评〈西沙儿女〉及其他》。

王钟友

马良春,李福田 总主编.中国文学大辞典·第二卷.天津:天津人民出版社.1991.第194-195页.
随便看

 

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7/1 2:42: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