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于湖集 |
释义 | 于湖集 宋代诗文别集。40卷。张孝祥撰。宋代王质《于湖集序》称:淳熙元年(1174)其弟王臣曾将张孝祥文章辑为若干册,但其书未见,而王序对其内容、卷数均语焉不详。绍熙四年(1194)陆世良撰《宣城张氏信谱传》已称作者“有《于湖集》四十卷”。其后《郡斋读书志》卷5赵希弁《附志》、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卷18、《宋史·艺文志》著录卷数均同。另外,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卷21又载《于湖词》1卷;《宋史·艺文志》则在其文集40卷之下又著录词1卷、古风律诗绝句3卷。到嘉泰元年(1201)谢尧仁及作者之弟张孝伯撰《张于湖先生集序》时,“天下刊先生文集者数处”,而张孝伯则“尽以家藏与诸家所刊属其(王大成)仇校”。 《四部丛刊》辑入的慈溪李氏藏宋刊本、北京图书馆所藏影宋抄本、《四库全书》辑入的《于湖集》等均为40卷。书后均附录作者的传记、封赠官诰及其友朋的哀挽之作等1卷。慈溪李氏藏宋刊本书中警、筐、贞、徵、完、慎、敦、憝、廓等字均缺笔,避讳至宋宁宗时止,因此此本当即谢尧仁、张孝伯序刻之本。其书已由王大成以张氏家藏本与当时的诸家刊本校订,因而不仅刊刻年代较早,而且也比较完备可靠。其书卷1为赋、辞、颂、乐章,卷2至卷12为古今体诗,卷13、卷14为文、记,卷15为序、铭、说、赞,卷16至卷18为奏议,卷19为内制、外制,卷20为表,卷21至卷23为启,卷24为书,卷25、卷26为疏文、青词、释语,卷27为祝文、致语,卷28为定书、题跋,卷29、卷30为墓志、祭文,卷31至卷34为乐府,卷35至卷40为尺牍。卷端列谢尧仁、张孝伯序及全书目录。 谢尧仁序称张孝祥文章:“如大海之起涛澜,泰山之腾云气,倏散倏聚,倏明倏暗,虽千变万化,未易诘其端而寻其所穷。”至于他的诗则力学苏轼,韩元吉《张安国诗集序》赞为“清婉而俊逸”,“其欢愉感慨莫不发于诗,好事者称叹以为殆不可及。”与诗文相较,其词的成就尤为突出。其词现在220余首。他“平昔为词,未尝著稿,笔酣兴健,顷刻即成,初若不经意,反复究观,未有一字无来处,”“所谓骏发踔厉,寓以诗人句法者也。”(汤衡《张紫微雅词序》)查礼《铜鼓书堂遗稿》以为“于湖词声律宏迈,音节振拔,气雄而调雅,意缓而语峭”,可谓恰切概括了其词作的基本特点。如果说其诗尚嫌板滞,远不如苏诗豪迈奔放,富有新意,那么他在作词上学习苏轼则更为成功。汤衡《张紫微雅词序》又说:“自仇池(苏轼)仙去,能继其轨者,非公其谁与哉?”其词上承苏轼,下开辛弃疾一派风气之先,地位极重要。 于盛庭 马良春,李福田 总主编.中国文学大辞典·第二卷.天津:天津人民出版社.1991.第197页.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