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“利用小说进行反党” |
释义 | “利用小说进行反党” 当代文艺思想斗争中的论点之一。1962年9月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,康生以抓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为名,把女作家李建彤的长篇小说《刘志丹》打成“为高岗翻案的反党大毒草”。因为小说描写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生活,歌颂了陕北根据地领导人刘志丹的业绩。按照康生等人搞个人崇拜的逻辑,似乎写10年内战的历史,只能歌颂江西革命根据地,只能写瑞金,写井岗山,如果写了陕北,写了照金,写了永宁山,就是宣扬“陕北救中央”,就是与毛泽东创建的井岗山分庭抗礼,就是为高岗翻案。这一诬告引出了毛泽东的批语:“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是一大发明。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,总要先造成舆论,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。革命的阶级是这样,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。”当时,李建彤的长篇小说《刘志丹》并未出版,还是一个征求意见的样本,只有其中第二卷第一部份在1962年7月28日至8月4日的《工人日报》上连载。毛泽东的批语使得康生更加肆无忌惮地对《刘志丹》大加挞伐。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后,成立了《刘志丹》专案组,康生任组长。《刘志丹》的作者李建彤和《工人日报》的有关编辑受到审查,全国总工会党组和《工人日报》分党组多次进行检讨。在调查过程中,康生蓄意扩大事态,不仅审查“全总”和《工人日报》,还要审查中宣部。 “文革”开始,康生又通过“群众组织”抛出一堆材料,将这一事件牵涉到党中央政治局、书记处、中宣部、中组部、中监委等许多部门,矛头直接指向一大批党和国家的领导人。“利用小说进行反党”一语变成康生、江青一伙迫害作家的一柄上方宝剑,《保卫延安》、《红旗谱》、《上海的早晨》等一大批作品都被扣上这种罪名而受到围剿。许多人受到残酷迫害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这一冤案才得以平反,长篇小说《刘志丹》也得以正式出版。 杨振昆 马良春,李福田 总主编.中国文学大辞典·第五卷.天津:天津人民出版社.1991.第2974页.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