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:

 

词条 抗战时期对“少壮诗人”派的批评
释义
抗战时期对“少壮诗人”派的批评

现代文学活动。1938年初,鸥外鸥、柳木下、黄鲁、欧罗巴、胡明树、杨起等人自称为“少壮诗人”,编印诗刊《诗群众》。在该刊发表的《少壮诗人宣言》中,他们声称要反映的生活是:“汇集着大船舶的港湾,轰响着噪音的工场”、“奏着爵士乐的舞榭、摩天楼”、“立体战争”、“有声电影,性恐慌”等;在艺术上,则提倡“学习未来派”。该刊出版后,立即受到文坛的关注和批评。黎嘉在2月20日重庆《新华日报》发表《诗人,你们往哪里去?》一文,指责他们的《宣言》发表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形势下,却没有“关于抗战的字眼”,似乎广大中国人民的惨遭屠戮和反抗斗争竟与这些诗人们“没有多少的关系”。文章认为,《宣言》中虽然也出现“法西斯蒂的祸害、国家的艰危”等名词,但对“少壮诗人”们来说,也只是“‘摩登’的感觉和‘力学性’的认识”而已。至于提倡“学习未来派”,“只不过是模仿未来派的皮毛”,“他们并没有玛耶珂夫斯基的对于革命的热情,而只是在创造着怪式怪样的东西”。文章分析了该刊发表的《用刷铜膏刷你们的名字》(欧罗巴)、《革命的广告员》(黄鲁)等诗,认为其中“明显的露出了政治上的危险倾向”。

钦鸿

马良春,李福田 总主编.中国文学大辞典·第五卷.天津:天津人民出版社.1991.第2867页.
随便看

 

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7/1 0:42: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