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卞之琳 |
释义 | 卞之琳1910— 现代作家,文学翻译家。祖籍江苏溧水,生于江苏海门。自小爱好古曲诗词,稍长接受白话新诗。上高中和大学时,先后接触到英国浪漫派和法国象征派诗歌。1930年秋冬间开始写新诗。次年,部分诗稿被徐志摩发表于他所编的《诗刊》,初树声誉。1933年在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前,出版第一本诗集《三秋草》;1935年出版的第二本诗集《鱼目集》流传较广。其诗精致玲珑,想象微妙,但有些晦涩难懂。他与同学李广田、何其芳合写的诗集《汉园集》于1936年出版,因此有“汉园三诗人”之称。抗日战争前,教过中学,编过刊物,主要以从事文学翻译为生,较早介绍西方现代派文学。抗战初期,任四川大学讲师。1938年访问延安和太行山区。1939年春夏间,留鲁迅艺术学院任教。在此期间,发表系列通讯《晋东南麦色青青》及诗体《慰劳信》两首、各类型短文多篇。1940年出版报告文学集《第七十二团在太行山一带》和诗集《慰劳信集》,诗风有所变化。1940年夏转往昆明,在西南联合大学任讲师、副教授。1942年在桂林出版诗集《十年诗草1930—1939》。1946年复员至天津南开大学任教授。1947年暑假,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,以“旅居研究员待遇”,前往牛津,作客拜理奥学院。1949年3月回到北平,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。后相继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、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至今。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兼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《诗刊》、《世界文学》、《文学评论》编委。 主要著作:诗集《雕虫纪历1930—1958》,散文集《沧桑集1936—1946》,《人与诗:忆旧说新》等,文艺论著《布莱希特戏剧印象记》、《莎士比亚悲剧论痕》。主要译书:《莎士比亚悲剧四种》,《英国诗选附法国诗十二首》,《西窗集》,纪德名著三种(《浪子回家集》、《窄门》、《新的食粮》),贡斯当小说《阿道尔夫》、斯特莱切《维多利亚女王传》,衣修午德小说《紫罗兰姑娘》。 王钟友 马良春,李福田 总主编.中国文学大辞典·第三卷.天津:天津人民出版社.1991.第1033页.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