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有的人 |
释义 | 有的人 当代诗歌。臧克家著。初载1949年11月1 日北京《新民报》。诗的副标题为“纪念鲁迅有感”。这是作者献给新中国的第一首诗,是他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(1949年10月19日)而创作的。诗中充满对鲁迅崇高人格的敬仰之情,鞭笞了欺压人民的反动统治者,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。整首诗采用对比的手法写得深沉有力。诗开头即紧扣题旨:“有的人话着,/他已经死了;/有的人死了,他还活着。”接着,诗中勾勒出两种人:一种人“骑在人民的头上”宣称“呵,我多伟大!”,“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′”,这种人“活着别人就不能活”;另一种人“低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”,“情愿做‘野草’等着地下的火烧”,这种人“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”。最后展示了两种人不同的下场:前一种人“人民把他摔倒”,他的“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”,“他的下场可以看到”;后一种人“人民永远记住他”,“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/到处是青青的野草”,“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,很高”。诗题标明“纪念鲁迅”,而诗中并未提到鲁迅的名字,可又处处让人看到了鲁迅。形成这一艺术特色,一是诗中将鲁迅的人格完全诗化和哲理化了,而且诗情与哲理溶为一体;二是诗句中的低身“当牛马”和做“野草”等着火烧,很自然使人们联想到鲁迅的诗句“俯着甘为孺子牛”和诗集《野草》。作者曾谈到,在鲁迅逝世13周年纪念日那一天,他到北京阜成门去瞻仰过鲁迅故居,见瞻仰的人接踵摩肩,引起许多感想,渐渐形成了这篇诗的主题,可又觉得对这样一位巨人作全面歌颂很难下笔。他说:“我只是概括地从他生前为人民事业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,在他死后,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他的伟大。”(《学诗断想》) 本诗发表后深受读者喜爱,产生了广泛影响,50年代初期就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,并先后被选入诸多诗选本。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《当代诗歌名篇赏析》一书选收此篇并作了评析。 何火任 马良春,李福田 总主编.中国文学大辞典·第四卷.天津:天津人民出版社.1991.第1867页.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