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:

 

词条 二月
释义
二月

现代中篇小说。柔石著。上海春潮书局1929年11月出版,鲁迅为之作《小引》。小说描写对都市生活感到厌倦的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,应老同学陶慕侃之约,在早春二月来到芙蓉镇中学任教,想在这类乎“世外桃源”的江南小镇求得心灵的宁静和新生。然而,不久他就发现这里同样充满苦难和凡庸,连自己也被迫陷入了难解的矛盾之中。萧涧秋得知过去的一位同学在北伐军中牺牲,留下了年轻的妻子文嫂和两个儿女,出于正义感和同情心,他竭力救助孤苦无依的文嫂一家。在此同时,他的人格、学问和风度赢得了校长的妹妹陶岚的钟情,他们书信来往,传递心曲,虽以兄妹相称,但已心心相印。纨袴子弟钱正兴对美丽热情的陶岚垂涎已久,出于嫉恨,拨弄是非,于是镇上传出萧涧秋与文嫂关系暧昧的流言。诬蔑和非议袭来,文嫂被逼上绝境,儿子病亡之后,毅然自杀,把孤女留给了视为恩人的萧涧秋。一连串的打击使萧涧秋陷于痛苦和忏悔之中,陶岚的爱情也不能抚平他心灵的创伤,他不愿在生活的“浊浪”中随波逐流,于是只能离开了芙蓉镇。

作品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大革命前后浙江偏远村镇的社会面貌,使人看到了充满黑暗、庸俗、污浊的中国社会的一角,揭示了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无力改造黑暗混浊的世界,反而被黑暗和混浊所吞没的严酷现实。鲁迅说,小说中的萧涧秋“极想有为,怀着热爱,而有所顾惜,过于矜持,终于连安住几年之处,也不可得。他其实并不能成为一小齿轮,跟着大齿轮转动,他仅是外来的一粒石子,所以轧了几下,发几声响,便被挤到女佛山——上海去了。”(《柔石作〈二月〉小引》)萧涧秋的经历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苦闷彷徨,表现了柔石对知识分子道路的思考。

小说围绕主人公萧涧秋与两个不同女性的关系,将同情和爱情两条线索互相映衬,细腻动人地描绘了人物内心感情的激荡。情节跌宕有致,叙事抒情工妙流畅,加以独白、书信、乐曲、诗章和梦境的穿插,使小说具有深沉浓郁的抒情气氛。

陈寿立

马良春,李福田 总主编.中国文学大辞典·第二卷.天津:天津人民出版社.1991.第45页.
随便看

 

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4 2:48: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