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:

 

词条 九歌
释义
九歌

《楚辞》篇名。是一组祭祀鬼神的乐歌。祭时分别由男觋女巫主持,其中有一位是主巫,代表受祭的男神或女神,并以神鬼的身分在祭坛上载歌载舞,其他觋巫伴歌伴舞起着迎神、颂神、娱神、送神的作用。关于《九歌》的来历,一说是屈原仿南楚民间祭歌创作而成(王逸《楚辞章句》);一说是屈原对南楚祭歌“更定其词”,修改加工而成(朱熹《楚辞集注》)。因其采用第二或第三人称,且无主观抒情成分,故后人多采朱熹之说。今人则认为:“因为《九歌》有民间的神话传说为基础,又曾通过屈原的融会贯通而加以再创造,所以它的风格是统一的,具有南方文学的特征,洋溢着浪漫主义的绚烂色彩。”(周勋初《九歌新考》)

《九歌》本是古乐曲名,屈原之意当在借作组诗的总称,“九”字概言其多,并非实指。按照汪瑗《楚辞集解》和王夫之《楚辞通释》的说法,《九歌》包括11篇祭歌,从《东皇太一》、《云中君》、《湘君》、《湘夫人》、《大司命》、《少司命》、《东君》、《河伯》、《山鬼》至《国殇》10篇,每篇祭一个神,最后一篇《礼魂》当为共用的送神歌曲。 王逸、朱熹认为是屈原放逐江南时,为陈述对神祗的敬意而作,并借以表达自身怨结,含有讽谏意味。后世研究者多认为写在屈原被放逐以前,无其他寄托,仅供祭祀用。但周勋初则认为:“根据东皇太一一名出现的年代,以及《山鬼》等文中自然背景的描写,可知屈原的写作《九歌》,已在顷襄王时迁谪江南之后。这时他在政治上的斗争已告失败,而创作才能正极旺盛,因此,产生了这一组文彩斐然的作品,而又笼罩着一层惆怅失意的情调。”此亦可备一说。清代陈本礼《楚辞精义》指出:“九歌之乐,有男巫歌者,有女巫歌者;有巫觋并舞而歌者;有一巫倡而众巫和者。”凡男觋女巫的并舞和唱,其内容则多半涉及男女眷恋之情,只不过这种感情打上了宗教烙印,以神话形式加以敷演,即朱熹所谓《九歌》内容偏于“阴阳人鬼之间”。汪瑗认为“其文意与君臣讽谏之说全不相关,旧注解者多以致意楚王言之,支离甚矣”。陆侃如《屈原评传》则谓《九歌》是“楚语古诗与《离骚》间的过渡作品”。

祖美

马良春,李福田 总主编.中国文学大辞典·第二卷.天津:天津人民出版社.1991.第144页.
随便看

 

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4:22: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