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:

 

词条 太平广记
释义
太平广记

古代类书。500卷,目录10卷 北宋李昉、扈蒙、李穆等奉宋太宗诏命编纂,始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(977)七月,次年八月结束。

此书既是类书,亦可视为小说总集。它广泛地采择自汉晋到北宋初的小说、笔记、野史等书中的故事,按内容分为92大类,又分150多个小类。每小类的各个故事,均标小题,照抄原文一段或数段,下面注明出处。其中以谈神仙鬼怪与因果报应的为多。 书中各门类,有的1类1卷,有的1类数卷,而神仙类55卷。女仙类15卷,神类25卷,鬼类40卷,妖怪类9卷,报应类33卷,比其他门类卷数都多,这反映出古代迷信的风气和志怪小说的兴盛。书末的杂传记9卷,尽载唐人传奇,是研究唐代小说的主要史料。清人称赞此书为“小说之渊海”,未为虚誉。

本书引用古籍很多。旧刻本在书前列引用书目343种,而近人所编《太平广记引得》统计,引用书目多达475种。这些书半数以上已经散佚,存留的也多有残缺错讹之处,现在只能依《太平广记》作辑佚和校勘。如近人缪荃孙校刊《云自在龛丛书》本《北梦琐言》,多根据《太平广记》订正文字脱讹,并从其中辑出佚文4卷。本书保存古小说佚文和多方面文献资料的功劳,是不可低估的。

由于本书规模巨大,多人合编,也存在着一些缺陷。如门类分合或有失当、零乱、重复,同一个故事,亦往往分见于两类或多类。所辑故事,亦非皆抄自原书,转录类书的也很多。但这些并不足以影响全书的价值。

《太平广记》编成后,于太平兴国六年(981)雕板后因有人说此书非学者所急需,就把版收于太清楼,所以当时并未通行;但外间已有流传的本子,南宋时亦曾翻刻。北宋末年蔡蕃节取其资料,编成《鹿革事类》和《文类》各30卷;尤袤《遂初堂书目》著录有《京本太平广记》;罗烨《醉翁谈录》指出当时说话人必须“幼习《太平广记》”,都可见出当时流传情况。现存较早刊本为明嘉靖四十五(1566)无锡谈恺据钞本重刻本,此后刻本基本上是谈恺刻本的翻印本。解放前常见的还有扫叶山房的石印本,分4函40册,讹脱甚多;其中卷344至356,即第28册,全系妄增,非原本旧有。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印行的《太平广记》,是以该本参照其他本子校勘的。由于此书卷帙繁多,门类复杂,查检不便,解放前,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印行过邓嗣禹所编的《太平广记篇目及引书引得》,内容分《篇目引得》和《引书引得》两部分。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《太平广记索引》,使用起来更为方便。

张仲谋

马良春,李福田 总主编.中国文学大辞典·第二卷.天津:天津人民出版社.1991.第750-751页.
随便看

 

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4 5:18: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