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杜𫖮 |
释义 | 杜𫖮 (807——851)字胜之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。诗人杜牧弟。幼孤多疾,目视昏近。年二十四,始握笔,草《阙下献书》﹑《与裴丞相度书》,指言时事,遍传天下。年二十五,举进士。大和六年登第。解褐试秘书正字﹑匦使判官。八年,以试协律郎任李德裕浙西节度巡官。九年夏,客扬州。六月,授咸阳尉﹑直史馆。行至洛阳,以疾辞,东下居扬州龙兴寺。开成二年春,目益昏,入冬遂失明。李德裕时为淮南节度使,辟其为试大理评事﹑兼监察御史﹑淮南观察支使。杜牧遍求名医为其治目疾,终不见效。后遂于扬州筑室治生,令人旁读十三代史书,常与客议论证引。大中五年卒,年四十五。《全唐文》卷七五七存其文二篇。事迹据《樊川文集》卷九《唐故淮南支使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杜君墓志铭》。(陈尚君)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