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李纯甫 |
释义 | 李纯甫 (1177——1223)字之纯,号屏山居士,弘州襄阳(今河北阳原)人。金章宗承安二年(1197)进士。喜谈兵,泰和间南征,两上疏预言胜负,后多如所料。以荐入翰林。宣宗南迁,升左司都事。后任京兆府判官。幼颖悟异常儿,初为词赋学,后读《左氏春秋》,大爱之,遂更为经义学。于书无所不读,而于《庄子》﹑《列子》﹑《左传》﹑《战国策》为尤长。三十岁后,遍观佛书,既而取道书读之,著一书,合三家为一。元好问称其为“中州豪杰”(《中州集》卷四)。刘祁谓其“为文法庄周﹑左氏,故其词雄奇简古,后进宗之,文风由此一变”。又云:“南渡后文风一变,文多奇古,诗多学风雅,由赵闲闲﹑李屏山倡之。屏山幼无师传,为文下笔便喜左氏﹑庄周,故能一扫辽﹑宋馀习。”“李屏山教后学为文,欲自成一家,每曰:‘当别转一路,勿随人脚跟。’故多喜奇怪,然其文亦不出庄﹑左﹑柳﹑苏,诗不出卢仝﹑李贺。晚甚爱杨万里诗,曰:‘活泼剌底,人难及也’。”又云:“李于文甚细,说关键宾主抑扬;于诗颇粗,止论词气才巧。”(《归潜志》卷一﹑卷八)平生颇喜奖掖后进,时号“当世龙门”。晚年自编其文集,凡论性理及关佛老二家者号《内稿》,其馀应物文字为《外稿》,今均不传。另著有《楞严经解》﹑《金刚经别解》﹑《老子集解》﹑《庄子集解》,又有《中庸集解》﹑《鸣道集说》二书数十万言,号为“中国心学,西方文教”,均佚。《中州集》卷四录其诗二十九首,《金文最》卷二一﹑四一﹑六○﹑八一收其文七篇。《庶斋老学丛谈》卷中录其词一首。生平事迹见《金史》卷一二六﹑《中州集》卷四﹑耶律楚材《屏山居士鸣道集说序》(《湛然居士文集》卷一四)﹑《归潜志》卷一。(查洪德)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