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李因笃 |
释义 | 李因笃 (1631—1692)字天生,更字孔德,号子德,又号中南山人。陕西富平籍,其先为山西洪洞人。明诸生。博学强记,性朴直,尚气节,名重于时,人尊为“关西夫子”,与盩厔李颙,郿县李柏称“关中三李”。康熙十八年召试博学鸿儒,授检讨,未逾月,以母病辞归。李因笃读书以经世致用为旨,与其挚友顾炎武相同。论学必本于经,说经必贯于史。主张“师古不泥其意,用法不求于人”。所作漕运﹑郊祀﹑圣学﹑荒政﹑治河﹑史法﹑天文﹑历法﹑盐政﹑钱法﹑乐律﹑屯田﹑用人诸篇,源流明了,针对时弊﹑提出挽救之法。汪琬认为当世可师之人,以顾炎武﹑李因笃二人并提。李因笃早年即以诗名于世。其诗宗杜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称“其诗大抵意气苍茫。才力富赡,而亢厉之气,一往无前,失于粗豪者盖亦时时有之”。其最善者为五言排律,曹溶论诗,推为一代之首。李因笃又与顾炎武﹑毛奇龄讲究音韵。传说于病中为王鸿绪改史稿。可见其博学。著有《受祺堂诗》三五卷﹑《文》四卷﹑《续》四卷。生平事迹见《清史列传》卷六七本传﹑《清史稿》卷四八○李颙传附﹑江藩《李检讨因笃记》﹑《关中丛书·关中三李年谱》﹑《亭林文集》卷五﹑《富平李君墓志铭》。(吴正明)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