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:

 

词条 李世忠
释义
李世忠

(?—1881)原名长寿,又名兆受(又作昭寿﹑兆寿),后改名世忠,别署松崖。河南固始人。出身农家,后从军。咸丰三年(1853)于安徽霍丘聚众起义,加入捻军。五年,向徽池太广兵备道何桂珍投降,后又杀何反正,受太平军领导,随忠王李秀成转战于桐城﹑六安一带。八年,受钦差大臣胜保招抚,再度降清。初为参将,后升任总兵。十年,升任江南提督,踞滁州。同治元年(1862),归曾国藩节制。因知清廷视其为心腹之患,于同治三年以“回籍葬亲”为名,遣散部下,交出兵权,自请解职。挈眷居扬州,经营戏班。光绪三年(1877)至五年间,于安庆办科班。七年,为安徽巡抚裕禄所杀。

李世忠性嗜戏剧。在滁州任职时,即已蓄养戏班:“购梨园三部,曰玉笋班﹑玉兰班﹑长春班,各百余人。玉貌珠喉,锦衣画栋,极一时之盛”(张瑞墀《两淮勘乱纪·李世忠归诚录》),主要为满足声色之好。解职后又组皮黄﹑梆子兼演之戏班,为公开营业性质:“辇重金至苏闾,购民间童男女数十人,归教之演戏,号‘昭寿班’,而自领之”(抱器《王爷带班》)。亲领戏班往来奔走于汉口﹑上海﹑扬州﹑镇江﹑苏州﹑杭州等地,“以应堂会。凡缙绅巨室﹑贵官衙署有喜庆类事,见名辄行,而厚取其值,长途奔走,略无倦容”(同上)。晚年在安庆办科班,利用教学之便,由艺人口述,又组织人记录整理,辑成皮黄剧本集《梨园集成》。共收剧本四十八种(秦腔三种,昆曲三种,昆曲﹑皮黄混合剧二种﹑皮黄四十种)。石兆原云:“皮黄戏之经人注意而从事刊刻者,当以此书为最早”(《读梨园集成》)。所收剧目保留了咸丰﹑同治年间早期皮黄剧目演出台本的真实面貌,保存了一些舞台上失传剧目的完整脚本及一些流行剧目的原始台本,对研究京剧剧目的流变,具有重要史料价值。生平事迹见李世忠《梨园集成》序﹑跋,张瑞墀《两淮勘乱纪·李世忠归诚录》﹑黄菊盛《从太平军降将到戏班老板——《梨园集成》的编者李世忠考》等。(梁淑安)

出自:《中国文学家大辞典·近代卷》
随便看

 
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7/4 15:43: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