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:

 

词条 曹丕
释义
曹丕

(187—226)即魏文帝。汉﹑魏间诗人﹑辞赋家。字子桓。沛国谯(今安徽亳县)人。曹操第二子,曹植同母兄。以其兄曹昂早卒,丕乃得为操长子。操以四方扰乱,令丕自幼兼习文武﹑八岁能属文,知骑射。稍长,遂博贯经史诸子百家,又善击剑﹑弹碁。建安二年(197),从征张绣,兵败,乘马得脱。建安九年(204),操军攻破邺城,丕入袁绍府,纳甄氏。次年夏,与吴质﹑刘桢等诸文士大会于南皮,浮瓜沉李,高谈经史文章。十三年,从曹操南征刘表﹑孙权,赤壁败后,操退至谯,治水军,丕作《浮淮赋》。操于十五年春返邺,整顿休息。丕为五官中郎将﹑副丞相。其时文人云集邺下,多为丕﹑植兄弟官属。丕以世子之尊,与王粲﹑刘桢﹑陈琳﹑阮瑀﹑徐幹﹑应玚兄弟﹑杨修﹑吴质﹑邯郸淳等往来宴饮游乐。每有所赋咏,辄令诸文士同作,遂开我国文学史中文人倡和之风。十七年春,操率诸子登铜爵台,丕﹑植均有赋状物记事。其时嗣子未定,操颇属意于植。丕以吴质为谋主,矫情自饰,伪示至诚,且密通宫人左右为之关说。建安二十二年十月,立为魏国太子。二十五年(220)正月,操病卒于洛阳,丕继位为魏王,旋即迫令诸弟各就侯国。十月,汉献帝禅位于丕,改元黄初。在位七年,遇诸弟极为苛刻,毒毙曹彰,于曹植亦屡欲加罪。黄初三年,南征孙权。五年八月,率水师至寿春,九月至广陵,临大江。次年十月,复率军至广陵。三次征吴,皆无功而返。黄初七年(226)五月,病卒。年四十。

曹丕为建安文坛领袖,虽才逊乃弟,亦不失“博闻强识,才艺兼该”(《魏志·文帝纪》)。两晋以降,于丕﹑植兄弟诗文高下颇有论及。《文心雕龙·才略》云:“魏文之才,洋洋清绮,旧谈抑之,谓去植千里。然子建思捷而才㑺,诗丽而表逸;子桓虑详而力缓,故不竞于先鸣,而乐府清越,《典论》辩要,选用短长,并无懵焉。但俗情扬抑,雷同一响,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,思王以势窘益价,未为笃论也。”钟嵘列曹植于上品,推为诗中之圣;列曹丕于中品,以为“所计百计篇,率皆鄙质如偶语。惟‘西北有浮云’十馀首,殊美赡可玩,始见其工矣。”唐﹑宋以下,以清人沈德潜《古诗源》所论较为持平近实:“孟德诗犹是汉音,子桓以下,纯乎魏响。子桓诗有文士气,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。要其便娟婉约,能移人情。”丕之诗作,以《燕歌行》最为后人所称,情致流转,为七言诗不祧之祖;散文书启亲切畅达,辞赋则无多足称。成书于建安末之《典论》五卷,为综合之论文集,《隋书·经籍志》入子部儒家类,佚。今《自序》﹑《论文》尚存全貌,其他篇目间存佚文。丕于此书颇为自重,尝以此与其他诗赋举以赠孙权﹑张昭。《典论·论文》为中国文学批评史单篇论文之昉始,于文学价值﹑作家个性﹑作品风格体裁等均有独到见解;《与吴质书》主要亦论文学及当时作家,可为《典论·论文》之补充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其集二十三卷,又《列异传》三卷,《士操》一卷,均佚。张溥辑录遗文,为《魏文帝集》,在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》中。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辑录其文为五卷(中含《典论》),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》辑录其诗四十馀首。丕尝命诸儒撰集经传,随类相从,凡千馀篇,号曰《皇览》,为我国类书之祖。

出自:《中国文学家大辞典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》
随便看

 
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3 4:43: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