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:

 

词条 易顺鼎
释义
易顺鼎

(1858—1920)字实甫,又字实父﹑中硕。别号哭庵﹑一厂﹑一厂居士等。湖南龙阳(今汉寿)人。易佩绅之子。光绪元年(1875)恩科举人。捐资得刑部山西司郎中。六应会试不第。某总裁识其卷,故黜之。十三年,改官河南侯补道,总厘税,赈抚,水局三局,督修贾鲁河,充三省河图局总办。进呈《修三省黄河图说》,加按察使衔,二品顶戴。十四年,监河南乡试。居二年,辞归。之庐山,筑琴志楼。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文课。旋丁母丧,遂号哭庵。中日甲午战争起,刘坤一奏请参戎幕。奉父命北上从军。力主对日作战,拟《拟陈治倭义疏》﹑《敬陈管见疏》﹑《请罢和议禠权奸疏》,抨击李鸿章和李莲英。《马关条约》签订后,两度赴台和刘永福等筹划抗日事宜。刘坤一奏称学识闳通,请破格录用。慈禧太后两次召见,询及江南近况。二十六年,督办江阴江防。八国联军入侵,赴西安行在,督粮食转运。二十八年,简任广西右江道,调署太平思顺道。被岑春煊弹劾罢官。三十二年,丁父忧。三十四年,授云南临安开广道,旋调广东钦廉道,署广肇罗道。辛亥革命后隐居上海。袁世凯当国时期,任印铸局秘书。1920年病卒于北京。自述其一生曰:“初为神童,为才子;继为酒人,为游侠少年,为名士,为经生,为学人,为贵官,为隐士。忽东忽西,忽出忽处,其师友谑之为‘神龙’。其操行无定,若儒若墨,若夷若惠,莫能以一节称之。为文章亦然,或古或今,或朴或华,莫能以一诣绳之。要其轻天下,齐万物,非尧舜,薄汤武之心,则未尝一日易也。”(《哭庵传》)

易顺鼎与樊增祥齐名,并称为晚清诗坛中晚唐诗派中坚。陈衍评其诗曰:“学谢﹑学杜﹑学韩﹑学元﹑白,无所不学﹑无所不似,而以学晚唐者为最佳。”“古体务为恣肆,无不可说之事,无不可用之典,近体尤惟以裁对鲜新工整为主”(《石遗室诗话》卷一)。潘飞声称其《魂南集》﹑《魂北集》“诗格一变,真力弥满,而间有颓老之笔”,“慨当以慷,出笔如环,亦觉声满天地也”(《在山泉诗话》卷一)。著有《琴志楼编年诗集》一二卷﹑《琴志楼游山诗集》八卷﹑《四魂集》四卷﹑《壬子诗存》二卷﹑《甲寅诗存》二卷﹑《癸丑诗存》二卷等。生平事迹见其《哭庵传》﹑程颂万《易君实甫墓志铭》(《碑传集三编》卷四一)等。(赵慎修)

出自:《中国文学家大辞典·近代卷》
随便看

 
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8 16:57: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