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戴叔伦 |
释义 | 戴叔伦 (732——789)字次公,一作幼公。一说名融,字叔伦。润州金坛(今属江苏)人,郡望谯郡(今安徽亳县)。至德元﹑二载避永王乱移居鄱阳。大历初任湖南转运留后。三﹑四年间,督赋至夔州,逢蜀将杨子琳叛,劝其归顺。改河南转运留后。建中元年以监察御史里行为东阳令,治绩斐然。四年为江西节度从事,兴元元年任抚州刺史。二年罢任,罹谤推问,获雪。四年授容州刺史﹑本管经略使。五年二月德宗与群臣赋中和节诗,诏写本赐叔伦于容州。四月以疾受代,上表请为道士,六月卒,年五十八。叔伦出萧颖士之门,有诗名。其论诗云:“诗家之景,如蓝田日暧,良玉生烟,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。”(司空图《与极浦书》引)颇为后人称引。权德舆称其“初抠衣于兰陵萧茂挺,以文学政事见称萧门。文本菁华,而长于比兴,粲为文章,锵如珩璜,鼓钟于宫”(《唐容州刺史戴公墓志铭》)。高仲武称其“诗体虽不越中格,然‘廨宇经山火,公田没海潮’,亦指事造型之工者。其骨稍软,故诗家少之”(《中兴间气集》,校以《唐诗纪事》)。贺裳称其新乐府诗《女耕田行》为“张司业得其致,王司马肖其语,白少傅时或得其意。此殆兼三子之长先鸣者也”(《载酒园诗话又编》)。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著录其《述稿》一○卷,《崇文总目》录《戴叔伦诗》一卷,《郡斋读书志》录《述稿》一○卷﹑《外诗》一卷﹑《书状》一卷;《述稿》及《书状》今佚。《全唐诗》卷二七三﹑二七四编其诗为二卷,其中五九首为误收(详参蒋寅《戴叔伦作品考述》);《全唐诗补编·续拾》卷一八补一首又二句,移正一首,存目四首;《全唐文》卷五一○存其文二篇。生平见陆长源《唐东阳令戴公去思颂》﹑权德舆《唐容州刺史戴公墓志铭》﹑梁肃《戴叔伦神道碑》﹑《新唐书》卷一四三本传﹑《唐诗纪事》卷二九﹑《唐才子传校笺》卷五。(贾晋华)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