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储巏 |
释义 | 储巏 (1457-1513)字静夫,号柴墟。南直扬州府泰州(今属江苏)人。家本经商,少失母,苦读不辍。成化十九年(1483)乡试第一,明年会试第一,廷试二甲第一,求便养,授南吏部考功司主事。寻升郎中,弘治七年(1494)改北,十年擢太仆少卿,丁母忧归。十四年起补旧职,十八年进本寺卿,迁都察院左佥都御史,总督南京粮储。正德元年(1506)拜户部右侍郎,以刘瑾用事,五年春引疾归。七年春起南户部左侍郎,八年改南吏部,寻卒于官,年五十七,嘉靖初,谥文懿。史称其淳行清修,介然自守,好推引名士,避远非类。与邵宝同出李东阳之门,并以名德见称。其诗文原出台阁一体,在郎署,又与李梦阳﹑何景明﹑徐祯卿﹑边贡﹑乔宇﹑都穆﹑秦金等唱和。清张廷玉《明史·艺文志》著录其《柴墟文集》十五卷,现存嘉靖四年(1525)储洵刻蓝印本,内诗五卷(有词)﹑序文三卷﹑墓志一卷﹑杂著二卷﹑奏疏一卷﹑书简三卷,邵宝序。后又有万历四十二年(1614)储耀重刊本及天启三年(1623)补修本。徐泰《皇明风雅》录其诗七首。顾起纶《续国雅》卷三录其诗二首。李腾鹏《皇明诗统》卷一六录其诗十四首。曹学佺《石仓十二代诗选·明诗选》录其诗一百二十首。清钱谦益《列朝诗集》丙集录其诗六十二首。清王夫之《明诗评选》录其诗一首。清朱彝尊《明诗综》卷二五录其诗七首。清张豫章《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》录其诗二十三首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著录《柴墟斋集》十五卷,“提要”云:“其诗规仿陶韦,文亦恬雅,至于才力富健,则不及梦阳等也。” 清末陈田《明诗纪事》丙签卷八录其诗十四首。清黄宗羲《明文海》录其文四篇,评语谓其“为文质实,然有家法”。清夏荃《海陵文征》录其文三十八篇。生平见顾璘《储公行状》(《息园存稿》文卷九)﹑乔宇《储公神道碑铭》(《乔庄简公集》卷一〇)﹑王兆云《皇明词林人物考》卷三﹑何乔远《名山藏》卷六九﹑清张廷玉《明史》卷二八六。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