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徐熥 |
释义 | 徐熥 (1561—1599)字惟和,曾三游武夷山,喜幔亭峰,因自号幔亭。福建福州府闽县(今福州)人。生于嘉靖四十年(1561)三月初三。万历十六年(1588)举人,后十年间三上春官不第,二十七年以病疟,十月初十客死于古田,年三十九。与弟𤊹并有诗名,被誉为万历间闽中诗坛巨擘。其乡人谢肇淛论及闽诗云:“吾郡中似当以徐惟和为冠,其才情声调,足伯仲高季迪(高启)。所微憾者,古体稍不及耳。”(《小草斋诗话》卷三)曾辑编《晋安风雅》十二卷,辑洪﹑永至万历朝闽地二百六十余人之诗。序谓“不论穷通显晦,皆因诗采拾”,而尤推崇林鸿等明初诸人,故熥为诗亦奉三唐为圭臬。诗文著述卒后万历二十九年由其弟𤊹辑刻为《幔亭集》二十卷,内诗十四卷词一卷,有张献翼﹑屠隆﹑顾大典﹑邓原岳等序,今存。𤊹刻熥集尽心尽力,惟多弃其少作。清曾衍东《小豆棚》卷五引写荔枝故事的小说《十八娘外传》,谓作者为“幔亭羽客”,徐𤊹《榕荫新检》卷一五亦引此故事,题作《荔枝假梦》,谓出《幔亭集》,此篇当为徐熥所作。清钱谦益《列朝诗集》丁集录其诗八首。清朱彝尊《明诗综》卷五五录其诗十九首,“诗话”云:“惟和力以唐人为圭臬,七绝原本王江宁,声谐调畅,情至之语,诵之荡气回肠。”清沈德潜《明诗别裁集》录其诗十五首,云:“惟和近体宗法唐人,在诗道冗杂时遇之,如沙砾中得简珠也。”清张豫章《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》录其诗十二首。《四库全书》所收《幔亭诗集》十五卷,仅其诗词也,《总目》“提要”云:“(熥)赋才淹蹇,肆力诗歌,大抵圭臬唐人,而不为割裂饤饾之学……明季诗道冗杂,如熥者亦可谓蝉蜕秽浊矣……《明史·文苑传》称闽中诗文,自林鸿﹑高棅后,阅百余年郑善夫继之。迨万历中年曹学佺﹑徐𤊹辈继起,谢肇淛﹑邓原岳和之,风雅复振,不及于熥,惟𤊹传中附见其名。然𤊹以博洽称,亦复工文,熥以词采著,亦未尝无学,二人固未易优劣也。”清郭柏苍《全闽明诗传》卷三二录其诗四十六首。清末陈田《明诗纪事》庚签卷三录其诗二十首,按语云:“惟和才思婉丽,五言近体,取法唐人,工于发端,婉转关生,有一气不断之妙。惟和《自题小像》诗云:‘五字吟成心独苦,不知身后得传无?’可谓甘苦自得之言。”近人赵尊岳《明词汇刊》辑录其词十七首为《幔亭词》一卷。清黄宗羲《明文海》录其文《潘布衣传》等五篇。生平见抄本《荆山徐世谱·世系考》﹑《(万历)福州府志》卷六二﹑王兆云《皇明词林人物考》卷一二﹑清张廷玉《明史》卷二八六﹑清陈鸣鹤《徐熥传》(《东越文苑传》卷六)。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