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:

 

词条 徐溥
释义 徐溥

(1428-1499)字时用,号谦斋。南直常州府宜兴(今属江苏)人,徐鉴孙。景泰五年(1454)第二人进士及第,授翰林编修。擢庶子,迁太常卿,兼学士,进礼部侍郎,改吏部,兼文渊阁大学士,预机务。拜吏部尚书,加少傅,兼太子太傅,寻进华盖殿大学士,加少师,兼太子太师。弘治十一年(1498)以目疾乞归,次年九月十一卒,年七十二,赠太师,谥文靖。溥性凝重有度,居内阁十二年,从容辅导,爱护人才,安静守成。曾与修《大明会典》一百八十卷。以奏议名,在翰林,居内阁,间与僚友唱和。清张廷玉《明史·艺文志》著录其《文集》七卷。现存嘉靖八年(1529)家刻《徐文靖公谦斋集》八卷;又有嘉靖三十三年家刻四卷本,称《徐文靖公谦斋文录》四卷。此两种刊本后世多有重刻,因有四卷﹑八卷两种,然皆称《谦斋文录》。李腾鹏《皇明诗统》卷一三录其诗三首。曹学佺《石仓十二代诗选·明诗选》录其诗五十余首。清朱彝尊《明诗综》卷二一录其诗一首,“诗话”云:“文靖诗不求工,然如‘鸟迹平沙晚,花香小径春。但使客长醉,何妨酒屡赊’,绰有风致。”清张豫章《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》录其诗一首。《四库全书》收《谦斋文录》四卷,《总目》“提要”云:“孝宗时朝廷清暇,海内小康,论者谓溥等襄赞之力为多。今集中奏议尚存,其指事陈言,委曲恳至,具见老成忧国之忱,与隆﹑万以后讦激取名,嚣争立党者,词气迥殊。盖有明盛时,士大夫风气如是也。至其他作,则颇多应俗之文,结体亦嫌平衍。盖当时台阁一派,皆以舂容和雅相高,流波渐染,有莫知其然而然者。”清末陈田《明诗纪事》乙签卷一九录其诗二首。清黄宗羲《明文海》录其文《书岳鄂王庙记》一篇。生平见吴俨《徐公行状》(焦竑《国朝献征录》卷一四)﹑李东阳《徐公墓志铭》(《怀麓堂文后稿》卷二四)﹑廖道南《殿阁词林记》卷二﹑清张廷玉《明史》卷一八一。

出自:《中国文学家大辞典·明代卷》
随便看

 
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3 11:37: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