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张楷 |
释义 | 张楷 (1398-1460)字式之。浙江宁波府慈溪人。永乐十五年(1417)领乡荐,二十二年进士,试政行在,宣德二年(1427)授监察御史。正统五年(1440)升陕西按察佥事,董屯田,迁副使,督租赋及河西诸路水利,十二年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。十三年福建邓茂七等为乱,诏左都督刘聚领兵讨之,以张楷为监军,景泰元年(1450)得胜回朝,为言官所劾,罢归。天顺元年(1457)诏复原官,再赴陕西,寻转南京右佥都御史,四年入贺,冬月初七病卒于京师,年六十三。平生喜为诗,尤喜和唐诗。据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》,正统十四年(1449),曾因《除夕》诗“乱离何处觅屠苏,浊酒三杯也胜无”﹑“除夜不须烧爆竹,四山烽火照人红”,为给事中王诏所劾而罢官。清黄虞稷《千顷堂书目》著录其《陕西纪行集》又《轻侯集》又《介庵集》又《归田录》又《南台稿》又《百琴操》又《效颦稿》又《和选诗》又《和李谪仙乐府古诗﹑杜少陵七言律》十二卷又《和唐诗正音》二十卷又《和许浑丁卯集》又《和高季迪缶鸣集》又《和中峰和尚梅花百咏》。现存明刊本《和杜诗》三卷,收和杜诗一百四十余首。著述另有明刻《律条疏义》三十卷﹑《圣迹图》一卷。徐泰《皇明风雅》录其诗三十七首。顾起纶《国雅》卷三录其诗十二首。李腾鹏《皇明诗统》卷一三录其诗三十三首。宋弘之等《四明风雅》卷二﹑曹学佺《石仓十二代诗选·明诗选》录其诗二十二首。清钱谦益《列朝诗集》乙集录其诗十首,“小传”云:“国初诗家遥和唐人,起于闽人林鸿﹑高棅。永﹑天以后,浸以成风。式之遍和唐音及李﹑杜诗,各十余卷,又有并和《瀛奎》三体诸编者,尘容俗状,填塞简牍,捧心学步,祗供哕呕。”清朱彝尊《明诗综》卷一八下录其诗三首。清尹元炜《溪上诗辑》卷三录其诗六首。清末陈田《明诗纪事》乙签卷一一录其诗二首,按云:“式之诗在永宣时不落下品,惟《和唐音》﹑《和李杜》不自量力,遂贻捧心之诮。”清袁钧《四明近体乐府》卷八录其词一首。生平见杨守陈《南京右佥都御史张公行状》(《杨文懿公集》卷七)﹑李贤《张公神道碑铭》(焦竑《国朝献征录》卷六四)﹑《(雍正)浙江通志》卷一七二。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