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孙葆田 |
释义 | 孙葆田 (1840—1910)字佩南。山东荣成人。七岁就外塾,年十六﹑七学古文,笃嗜方苞文。同治九年(1870),与施补华同举于乡。次年,与张裕钊交游,谈古文义法。十三年,成甲戌科进士。光绪元年(1875)授刑部主事。十年,由刑部改曹,归进士本班,选授安徽宿松县知县,调署合肥县知县,赏五品卿衔。为官“秉直而行,于豪家无所屈”,人称“好官”(姚永朴《孙佩南大令》)。十四年冬,请假回籍为父修墓,次年,受聘主讲济南尚志书院,又与同科举人施补华相遇,研讨诗古文辞,并为施补华编选诗文集。二十年,受湿气,病伤两脚,步履维艰,遂辞尚志书院讲席,闭户养疴。二十二年,奉旨发回原职,勘丈土地,其以脚病辞呈。二十五年,上谕于山东办赈灾,亦以脚病辞。同年,赴河南寻医治病,又受聘主讲开封大梁书院。二十七年,主宛南书院讲席,修《南阳县志》。后返故里,复主济南尚志书院讲席。宣统二年(1910),病卒。工古文,冯煦谓其文虽“宗派出桐城”,“然曲而有直”,“能穷其学力之所至,不局于方﹑姚”(《校经堂文集·序》)。著有《校经室文集》六卷﹑《校经室文集补遗》一卷﹑《孟子编略》五卷﹑《曾南丰年谱》等。生平事迹见姚永朴《孙佩南大令》(《碑传集补》卷二六),《校经室文集》等。(牛仰山)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