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孙承宗 |
释义 | 孙承宗 (1564-1638)字穉绳,号恺阳。京师保定府高阳(今属河北)人。生于嘉靖四十三年(1564)正月二十五。万历二十二年(1594)顺天举人,三十二年第二人进士及第,除翰林编修。四十三年进右春坊右中允兼编修,迁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。历洗马﹑庶子﹑少詹事,天启二年(1622),进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,寻拜兵部尚书,兼东阁大学士,入直办事。时辽阳﹑广宁俱为后金所破,自请督师,加太子少保,督理山海关及蓟辽﹑天津﹑登莱诸处军务,屡加太子少傅﹑太傅﹑太子太师﹑少师﹑左柱国,进中极殿大学士。在山海关四年,修复宁远等城九﹑堡四十五,练兵十一万,拓地四百里,被劾归。崇祯二年(1629)再起,以兵部尚书守通州,移镇关门,三年后引疾归。十一年后金兵攻高阳,率众拒守,十一月初十城陷,被俘不屈,投缳死,年七十六,子孙十九人,皆力战从死。福王时,赠太师,谥文正。清张廷玉《明史·艺文志》著录其《督师全书》一百卷﹑《孙承宗奏议》三十卷﹑《车营百八扣》一卷﹑《文集》十八卷。现存清顺治十二年(1655)其孙孙之淓刊本《高阳集》二十卷,内诗词十卷,收诗九百余首﹑词四十八首,文十卷,收各体文二百余篇﹑尺牍近三百篇。是集又有清嘉庆十二年(1807)重修本。清钱谦益《列朝诗集》丁集录其诗二十首,“小传”谓其“生长北方,游学都下,钟崆峒戴斗之气,负燕赵悲歌之节。作为文章,伸纸属笔,蛟龙屈蟠,江河竞注。奏疏书檄,摇笔数千言,灏溔演延。幕下书记,多鸿生魁士,莫得而窥其涯涘也。为诗不问声病,不事粉泽,卓荦沈塞,元气郁盘,说者以为高阳之诗,信矣”。陈济生《天启崇祯两朝遗诗》卷二录其诗三十三首。清王崇简《畿辅明诗》录其诗四首。清朱彝尊《明诗综》卷七二录其诗六首,“诗话”云:“见危授命,无愧全人。集中《三十五忠》诗,盖有感于珰祸而作。”清张豫章《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》录其诗十四首。清末陈田《明诗纪事》辛签卷二录其诗十三首,按语云:“近体绝句,摹仿唐人,特有风调。奏疏皆一时硕画。”或谓其词胜于诗。近人赵尊岳《明词汇刊》录其词为《孙文忠公词》一卷。生平见钱谦益《孙公行状》(《牧斋初学集》卷四七)﹑陈济生《天启崇祯两朝遗诗·小传》﹑清张廷玉《明史》卷二五〇。其子孙铨有《高阳太傅孙文正公年谱》五卷(崇祯时刊本﹑清乾隆时刊本)。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