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孔稚珪 |
释义 | 孔稚珪 (447—501)南朝齐骈文家。字德璋。会稽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宋明帝泰始中,年二十余,为太守王僧虔所重,引为主簿。后废帝元徽二年(474),举秀才,解褐安成王刘準(即顺帝)车骑法曹行参军,转尚书殿中郎。顺帝升明元年(477),萧道成(齐高帝)为骠骑大将军,使稚珪为记室参军,与江淹对掌辞笔,迁正员郎﹑中书郎﹑尚书左丞。齐高帝建元末,以父忧去职,居会稽。永明初服阕,为司徒竟陵王萧子良从事中郎,七年(489)为骁骑将军领尚书左丞,转太子中庶子﹑廷尉诸职。曾上表论刑律。永明末,转御史中丞,曾奉命劾奏王融,下融于狱,死。海陵王延兴时(494),齐明帝萧鸾为骠骑大将军,以稚珪为骠骑长史辅国将军。明帝建武四年(497),为平西将军荆州刺史萧遥欣长史,曾上书论与魏言和之策。东昏侯永元元年还都为都官尚书,迁太子詹事,三年卒。 孔稚珪以骈文著,其文多表奏。以论律之表观之,颇精刑律,盖刀笔吏。其《北山移文》最为传诵,恐是周颙为山阴令时,与孔氏有隙,故作文诋之。稚珪亦能诗。本有集十卷,今佚。存文十五篇,严可均辑入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。诗五首,逯钦立辑入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》,其《白马篇》颇有壮语,辞采亦富,然是否孔稚珪作,似可疑。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