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:

 

词条 孔丘
释义
孔丘

(前551或前552—前479)春秋思想家﹑教育家。字仲尼,后人尊称孔子。其先为宋人,生于鲁国陬邑(今山东曲阜)。幼孤,与群儿嬉戏,常陈俎豆,学礼。据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﹑钱穆《先秦诸子系年》,云孔子家贫且贱,及长,为季氏委吏﹑乘田吏。年三十余,适齐,在齐闻《韶》乐,称三月不知肉味。不得志,返鲁。其时鲁陪臣执国政,孔子不仕,聚徒讲学。或尝至周,问礼于老子。年过五十,为中都宰,迁司空﹑大司寇。鲁定公十年,齐﹑鲁二君会于夹谷,孔子摄相事,不屈于齐。又建议毁季氏三都。以鲁政不可为,乃携弟子子路﹑子贡等周游列国。适卫,见卫灵公夫人南子。过曹,历宋﹑郑﹑陈﹑蔡﹑楚诸国,皆不见重用,前后十四年,乃返鲁。鲁哀公十六年(前479),病卒。年七十二或七十三。

孔子为历代所宗奉,号称至圣。自汉代始,其学说即为我国政治﹑文化之正统,历时二千余年,影响之大,无与伦比。晚年致力教育,弟子三千,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。孔子重视文化,整理典籍。与之有关或据以传授弟子之典籍,后世均尊奉为“经”。《春秋》一书,前人多以为孔子自作,经近世学者考定为鲁国史书,或曾经其修订。《论语》二十篇,皆为弟子后学所记其言行。于文学重经世致用,论《诗》三百篇,如“思无邪”,“不学诗,无以言”,“诗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”等,又论美恶﹑文质,精神﹑人格诸多方面,皆言简义丰,为我国二千年来文学理论批评不祧之祖。有关文艺之论述,《礼记》等书亦多有记载。南宋时,以《论语》﹑《孟子》与《礼记》中《大学》﹑《中庸》合称“四书”,为旧日士子必读之书。其名言警语,至今犹视为格言。今存《论语》注释,以三国魏何晏《论语集释》为最早,清人刘宝楠《论语正义》较为通行。今人杨伯峻有《论语译注》,中华书局排印本。

出自:《中国文学家大辞典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》
随便看

 
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8 3:06: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