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夏侯玄 |
释义 | 夏侯玄 (209—254)三国魏玄学家﹑文人。字太初。沛国谯(今安徽亳县)人。少知名。黄初六年(225),嗣父爵为昌陵乡侯。弱冠为散骑﹑黄门侍郎。与邓飏﹑诸葛诞等友善,互相延誉。明帝尝令其与皇后弟毛曾并坐,玄自负高门,耻之,形于色。明帝恨而左迁为羽林监。齐王芳正始初,曹爽辅政,累迁散骑常侍﹑中护军。应贞尝在玄坐作五言诗,为玄所赏。司马懿问玄朝政,玄议以为九品中正之制不善,当使各州郡长官举其属官。正始五年(244),为征西将军,与曹爽兴师伐蜀,无功。爽引军返,玄屯驻关中。嘉平元年(249),高平陵之变,曹爽被杀,徵玄入京,夺其兵权,授大鸿胪,徙太常。玄以失势,家居韬晦,不交人事。中书令李丰与玄善,司马师以丰不附,嘉平六年(254),收杀之,并收夏侯玄等,诬以作乱,夷三族。玄在狱不肯供辞,廷尉锺毓代作之,示玄,玄颔之。及送东市,神色不变。时年四十六。 玄为正始名士,风格高朗,弘辩博畅。倚柱作书,霹雳破柱而神色不变。裴楷目为“肃肃如入廊庙中,不修敬而人自敬”。好谈玄理,与何晏﹑王弼并称“正始名士”。作《道德论》﹑《乐毅论》等,辞旨通远。有集三卷,佚,今存《皇胤赋》等文七篇,见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。其《乐毅论》有传为王羲之写本,尤著名。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