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黎贞 |
释义 | 黎贞 (1358-1416)字彦晦,号陶陶生,晚号秫坡。广东广州府新会人,洪武初入郡学,从孙蕡学,八年(1375年)以明经荐入京,明年被任为新会训导,不就,筑钓台于所居宅前,自拟严光。十八年遇讼,远戍辽东,恰孙蕡亦戍于此,二十三年蕡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杀,贞敛其尸,负其棺归葬,又收蕡之遗稿,辑刊于世。三十年赦归故里,在乡讲学十余年,远近学子皆闻风就读。陈献章尝从其弟子梁继灏(澹斋)学,记云:“吾乡称先达以文行教后进,百余年间黎秫坡一人而已。”(《陈白沙集》卷一《澹斋先生挽诗序》)故献章之学也有受其影响处。卒于永乐十四年(1416),年五十九。清黄虞稷《千顷堂书目》著录其《家礼举要》四卷﹑《古今一览》二卷及《秫坡集》。《秫坡集》初刻于嘉靖二十九年(1550),岁久散佚,至清康熙二十五年(1686)始有重刊本。嘉靖本无存,康熙刊本则仅见《重刻秫坡先生诗集》四卷。清嘉庆本﹑光绪本《重刻秫坡先生文集》七卷附录一卷首一卷,据康熙本重刊,内诗词赋四卷,文三卷,附录一卷,集中诗以戍辽东时所作为多。清屈大均《广东文选》卷二八录其诗七首。清朱彝尊《明诗综》卷一四录其诗《行路难》一首,“诗话”谓其诗“多庸实”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著录《秫坡诗稿》七卷附录一卷,“提要”云:“贞少从孙蕡学诗……虽所造未深,而风格尚为遒上。惜此本掇拾于残缺之余,其菁华巳不概见矣。”清梁善长《广东诗粹》卷二录其诗十首。清顾嗣协《冈州遗稿》卷一录其诗七十三首。清末陈田《明诗纪事》甲签卷二三录其诗三首,按语云:“竹垞(朱彝尊)评彦晦诗多‘庸实’。余录七言断句三章,风韵独绝。”生平见黄佐《黎贞传》(《广州人物传》卷一三)及李承箕《秫坡先生传》﹑黄淳《秫坡先生传》(光绪刊《重刻秫坡先生文集》卷首)。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