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:

 

词条 黄淳耀
释义 黄淳耀

(1605-1645)初名金耀,字蕴生,一字松崖,号陶庵,又号水镜居士。南直苏州府嘉定(今属上海)人。生于万历三十三年(1605)五月二十八。十七岁补博士弟子员,天启三年(1623)岁试第一,食廩饩,为武进士龚思默聘入家塾。崇祯二年入“复社”。崇祯六年(1633)为侯峒曾所聘,教授峒曾﹑岐曾诸子。十一年在金陵参加讨伐阮大铖。十二年钱谦益慕名敦请其教授其子。十四年在嘉定立“直言社”。十五年乡试中举,十六年进士,不谒选而归,家居研习经籍。明社亡,乙酉(1645)五月,清兵占南京,颁剃发令,闰六月传至嘉定,士绅皆愤恨,因于城郊举义兵数千人,推侯峒曾与黄淳耀为首,驱逐清廷县令,据嘉定城抵御清兵。至七月初四,城陷,侯峒曾偕二子赴水,为清兵引出杀害,淳耀与弟渊耀则于城西僧舍自缢死,时淳耀年四十一,渊耀年二十二。淳耀以学问﹑文章名于乡里,文宗归有光,诗学太白。同邑及邻邑名士侯峒曾﹑张溥﹑夏允彝﹑归庄﹑程嘉燧﹑娄坚等皆对其推崇有加,钱谦益誉其为“今之韩子”(《黄蕴生经义序》)。其理学著述有天启四年作《知过录》,崇祯四年作《自监录》,又曾辑古人言行之可法者,作《吾师录》以自励。卒后其门生陆元辅以数年之力收罗其遗作,辑为《陶庵集》,清张廷玉《明史·艺文志》著录《陶庵集》八卷,现存清康熙十五年(1676)嘉定张懿实刻《陶庵诗集》八卷《陶庵文集》七卷《吾师录》一卷,钱谦益﹑吴伟业等序。是集又有康熙四十二年陆廷灿增修本。清乾隆二十六年(1761)所刻之《陶庵全集》则为文七卷补遗一卷﹑《吾师录》一卷﹑《自监录》四卷﹑诗八卷补遗一卷﹑附录一卷。后又有清光绪五年(1879)及光绪十八年重刻《陶庵全集》。又,1935年吴兴刘氏留余草堂曾刻《黄陶庵先生甲申日记》,收其就义前一年所作,今亦存。清黄虞稷《千顷堂书目》另著录其《诗札》二卷﹑《史记杂论》四卷﹑《语录》二卷。陈济生《天启崇祯两朝遗诗》卷七录其诗九十八首。清王夫之《明诗评选》录其诗一首。朱彝尊《明诗综》录其诗十二首。清沈德潜《明诗别裁集》录其诗三首。清张豫章《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》录其诗七首。《四库全书》收《陶庵全集》二十二卷,内文八卷﹑诗八卷﹑《吾师录》二卷﹑《自监录》四卷,《总目》“提要”云:“淳耀湛深经术,刻意学古……能以躬行实践为务,毅然不为荣利所挠。如《吾师》﹑《自监》诸录,皆其早年所订论学之语,趣向极其醇正,而平易可近,绝无党同伐异之风,足见其所得之远。文章和平温厚,矩矱先民。诗亦浑雅天成,绝无懦响。于王(王世贞)﹑李(李攀龙)﹑钟(钟惺)﹑谭(谭元春)余派,去之惟恐若浼,可谓矫然拔俗。”清王辅铭《明练音续集》卷六录其诗十四首。清末陈田《明诗纪事》辛签卷五录其诗十九首。生平见侯元泓《黄公陶庵行状》(清光绪刊《陶庵集》附录)﹑陈济生《天启崇祯两朝遗诗·小传》﹑清陈鼎《东林列传》卷一一﹑清张廷玉《明史》卷二八二。清陈树德有《陶庵先生年谱》(清光绪刊《陶庵集》附录)。

出自:《中国文学家大辞典·明代卷》
随便看

 
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7/4 7:03: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