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吴大山 |
释义 | 吴大山 (1573-1627)字仁仲,号州来。浙江杭州府钱塘(今杭州)人。光禄寺卿吴果之子,少随父寓京师,万历十九年(1591)中顺天乡试,三十二年以试楷书选入史馆,除诰敕房办事,次年改制敕房。三十八年实授中书舍人,三十九年迁工部虞衡主事,四十年转屯田员外郎。寻升都水郎中,奉旨督理黄河淮﹑徐一段,四十六年以治河功擢云南参政,整饬曲靖等府兵备。天启二年(1622)晋云南按察使,以病归,筑别业于西湖边,遍植修篁丹桂,颜其居曰“辋川”,以为隐居之所。天启七年六月卒,年五十五。少有文名,与吴之鲸并称“江皋二俊”,又与黄汝亨交善,后又曾与谢廷赞﹑屠隆等结诗社。诗文著述有《大云编》﹑《傲素轩诗》﹑《秋柳集》等,未见传,仅李腾鹏《皇明诗统》卷三九存其诗五首。祁彪佳《远山堂剧品》著录其杂剧《再生缘(北四折)》,署“吴仁仲”。崇祯时刻《盛明杂剧》据明刻《环翠堂精订五种曲》所收《再生缘》,署“蘅芜室”。近人或推测“蘅芜室”为王衡之号,《再生缘》为王衡所撰,非是。黄汝亨《寓林集》卷二五《与吴伯霖(吴之鲸)》中有“仁仲《再生缘》”语,卷三〇又有《题李夫人再生缘杂剧》一文,因知现存《再生缘》确为仁仲所作。现存《再生缘》剧本一﹑三折旦场,二﹑四折生场,写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病亡,以武帝所赐玉钩殉葬,十五年后,转生为河间陈姓女子,以手握玉钩为凭,与武帝再续前缘。其事本为旧闻,颇乏戏剧冲突,然本剧一些曲文写得凄丽缠绵,所见《盛明杂剧》本又有“情语,非深情人不能道”等眉批,盖因此剧实为仁仲思念亡妻所作,有真情寓焉,而评者又深知事之表里之故。大山生平见骆从宇《吴公墓志铭》(《澹然斋存稿》卷五)﹑《(康熙)钱塘县志》卷二〇﹑《(雍正)浙江通志》卷一九〇。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