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吕颐浩 |
释义 | 吕颐浩 (1071——1139)字元直,齐州(今山东济南)人。绍圣元年进士,为密州司户参军﹑邠州教授﹑宗子博士。入为太府少卿﹑河北转运副使,升都转运使。宣和末伐燕之役,为燕山府路转运使,以奏论边事忤徽宗,贬官裭职,寻复焉。高宗即位,知扬州,进户部尚书。建炎二年,拜同签书枢密院事﹑江淮两浙制置使,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江宁府。苗傅﹑刘正彦等叛,吕颐浩率兵勤王。高宗正位,擢尚书右仆射﹑中书侍郎兼御营使,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四年,因与赵鼎不协,罢为醴泉观使,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,兼知池州。绍兴初,拜尚书左仆射﹑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兼知枢密院事。二年,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,开府镇江。三年,为侍御史辛炳等所劾,罢相,提举洞霄宫。五年,奏论战守方略十事,起知潭州。六年,改两浙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临安府,移知建康府,以疾去职,充醴泉观使。九年卒,年六十九,赠秦国公,谥忠穆。颐浩有胆略,善鞍马弓剑,当南宋初国运艰难之际,人倚之为重,但专擅自用,排斥异己,胡安国尝劝其以至公为先,而不能用其言。其诗歌多次韵之作,格调不甚高,又偏重议论,如《离京师》﹑《感旧书怀》﹑《题樊将军庙》等篇,表现出较多的宋诗特色。著有《吕忠穆集》十五卷(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卷一七),原本已佚,清四库馆臣自《永乐大典》中辑出诗文,重编为八卷。又有《吕忠穆公奏议》,已佚。《全宋词》第二册录其词一首。《全宋诗》卷一三四七录其诗一卷。《全宋文》卷三○四二至三○五○收其文九卷。事迹见《宋史》卷三六二本传。宋人还编有《吕忠穆公遗事》﹑《吕忠穆公年谱》。(棘园)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