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张之洞 |
释义 | 张之洞 (1837—1909)字孝达,号香涛,又号壶公﹑抱冰﹑无竞居士。直隶(今河北)南皮人。九岁,读毕“四书”﹑“五经”。十一岁,学诗古文辞,为文受塾师赞许。咸丰二年(1852),乡试中举。同治二年(1863),会试中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。六年,奉旨充浙江乡试副考官及湖北学政。十一年,以襄办大婚典礼赏加侍读衔。十二年,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及学政,奏请设尊经书院。光绪五年(1879),上奏反对崇厚与俄国订立陆路通商条约与驭俄策略。七年,任山西巡抚。十年,调任两广总督,起用冯子材,抗击入侵法军,并于广东设广雅书院,培植文武人才。十五年,调任湖广总督,兴铁路,设纱厂,振兴民族工业。二十年,代理两江总督,上疏阻止签订《马关条约》。次年,捐金列入北京及上海强学会。二十二年,北京强学会被禁,其以反对康有为“孔子改制”说为由,封闭《强学报》,反对维新变法。二十四年,作《劝学篇》,阐述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观点。二十九年,奏办京师大学堂,尤重师范,培育教师。三十三年,擢体仁阁大学士﹑军机大臣,兼管学部。三十四年,奉命兼充督办粤汉铁路大臣。宣统元年(1909),充实录馆总裁,旋即因病假归。同年八月卒。谥文襄。为学兼综汉﹑宋,师事从舅朱琦,受古文法。陈衍《石遗室诗话》云:“相国平生文字以奏议及古今体诗为第一。古体诗才力雄富,今体诗士马精妍,以发挥其名论特识。”著有《广雅堂散体文》二卷﹑《广雅堂骈体文》二卷﹑《广雅堂诗集》四卷﹑《广雅碎金》四卷﹑《弟子记》一卷﹑《论金石札》五卷等,合称《张文襄公全集》。生平事迹见《清史稿》卷四三七﹑《清史列传》卷六四﹑陈宝琛《清诰授光禄大夫体仁阁大学士赠太保张文襄公墓志铭》﹑陈衍《张相国传》(均见《碑传集补》卷二)﹑《张文襄公年谱》等。(牛仰山)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