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魏校 |
释义 | 魏校 (1483-1543)字子才,号庄渠。南直苏州府昆山(今属江苏)人。其先姓李,居于苏州葑门外之庄渠,因以为号。弘治十七年(1504)举人,十八年进士,授南刑部主事,进郎中,移疾归。召为兵部职方郎中,不赴。嘉靖初起为广东提学副使,以父忧归。服除,调江西副使,备兵赣州,再乞休。再起为河南副使,仍提督学校,入为大理少卿,改国子祭酒, 以进讲忤旨,调太常少卿,进本寺卿,提督四夷馆,致仕归。中外交荐不起,嘉靖二十二年(1543)三月卒,年六十一,谥恭简。以理学名,私淑胡居仁“主敬”之学,又贯通诸儒之说。清张廷玉《明史·艺文志》著录其《庄渠文录》十六卷《诗》四卷。现存嘉靖四十年王道行刊本《庄渠先生遗书》七种二十六卷,门人归有光等辑,内《大学指归》二卷《考异》一卷﹑《周礼沿革传》四卷﹑《春秋经世》一卷﹑《经世策》一卷﹑《官职会通》一卷﹑《庄渠文集》十六卷(收其奏疏﹑说﹑序﹑谱牒﹑公移﹑书牍等)。所著又有嘉靖十九年魏希明刊本《六书精蕴》六卷及清潘道根抄本《庄渠先生门下质疑录》二卷。《四库全书》别集类收《庄渠遗书》十二卷,“提要”云:“校欲行周礼于后世,其说颇为迂阔。所著《六书精蕴》,欲以古篆改小篆,而所列古篆又多杜撰,尤为纰缪。然校见闻较博,学术亦醇,故是集文律谨严,不失雅正。考据亦具有根柢,无忝于儒者之言。”周复俊编《玉峰诗纂》卷四录其诗二首。清黄宗羲《明文海》录其文三篇。生平见陆鳌《魏公行状》(《皇明名臣墓铭》兑集)﹑徐中行《魏公墓碑》(《天目先生集》卷一五)﹑何乔远《名山藏》卷七五﹑黄宗羲《明儒学案》卷三﹑清张廷玉《明史》卷二八二。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