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马愉 |
释义 | 马愉 (1395-1447)字性和,号澹轩。山东青州府临朐人。宣德二年(1427)进士第一,授翰林修撰,五年进编修。正统元年(1436)兼经筵讲官,升侍读,预修《宣宗实录》,三年迁侍讲学士,五年入文渊阁预机务,十年进礼部右侍郎兼侍讲学士,十二年九月初六以中风卒,年五十三,赠礼部尚书兼学士。明代北人春闱占首选者,至愉始,赠官兼职亦自愉始。状元及第后,三杨(杨士奇﹑杨荣﹑杨溥)迎其与榜眼﹑探花宴之杨荣家,杨士奇名其堂曰“聚奎”,为文以识之,众皆赋诗,自是遂相沿为例。后有明一代馆阁相与宴集,遂称“聚奎宴”。马愉在朝端重简默,门无私议,持论宽厚。没后诗文散佚,成化间山东参政邢居正命青州知府刘时勉裒集遗亡刊之,成《澹轩集》七卷,凡诗赋四卷杂文三卷,第六卷又杂以歌诗,编次零乱,且前后无序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著录此书,“提要”谓“诗多酬应之作”,又云:“史称愉端重简默,门无私谒,论事务宽厚。又载其清理滞狱及善处蕃使二事,绝不称及其著作,盖不以文采见也。”现存愉集名《马学士文集》,八卷,嘉靖四十一年(1562)刊本,为其集散佚后乡人都御史迟翔凤购得残本,更于愉家掇拾逸作,补葺刻成,故迟序题为《续刻马学士淡轩文集》,集中标明“续刻”者均为翔凤所补。其集卷一为经筵讲章﹑颂﹑应制诗赋,卷二﹑卷三收诸体诗一百五十余首,卷四为赞﹑歌﹑赋﹑跋,卷五至卷七为序,卷八收墓铭﹑哀辞,又附挽诗七十余首。清张廷玉《明史·艺文志》著录其《澹轩文集》八卷,即此本也。程敏政《皇明文衡》录其文一篇。李腾鹏《皇明诗统》卷一三录其诗三首。清朱彝尊《明诗综》卷二〇录其诗一首。清宋弼《山左明诗钞》卷一录其诗五首。清末陈田《明诗纪事》乙签卷一六录其诗一首。近人赵愚轩《青州明诗钞》卷一录其诗五首。生平见杜宁《马公行状》(《马学士文集》卷首)﹑顾祖训《状元图考》卷一﹑廖道南《殿阁词林记》卷三﹑清张廷玉《明史》卷一四八。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