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颜真卿 |
释义 | 颜真卿 (709——784)字清臣,行十三。祖籍琅玡临沂(今属山东),京兆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。齐黄门侍郎颜之推为五代孙,秘书监颜师古为从曾孙。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及第,二十四年,判入高等授秘书省校书郎。天宝元年,登文词秀逸科,授醴泉尉,调长安尉。六载,拜监察御史,累充河东朔方军﹑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。八载,迁殿中侍御史。杨国忠怒其不附己,出真卿为平原太守。安史乱起,真卿举义旗起兵抵抗,附近十七州同时响应,聚众二十万,被推为盟主。至德元载,弃郡渡河,朝凤翔,授宪部尚书﹑御史大夫。屡进谠议,触鳞忤旨,出为同州刺史,转蒲州刺史,贬饶州刺史。乾元二年,迁昇州刺史﹑浙西节度使,徵为刑部尚书。李辅国忌之,奏贬蓬州长史。宝应元年,迁利州刺史,未之任,即迁拜户部侍郎,再拜尚书右丞。广德二年,迁刑部尚书,进封鲁郡开国公,世称“颜鲁公”。时元载专政,衔真卿,诬其谤讟时政,贬吉州别驾。大历三年,迁抚州刺史,七年,转湖州刺史。十二年,元载伏诛,召为刑部侍郎。代宗崩,充礼仪使。建中三年,为卢杞所忌,改太子太师。会淮宁军节度使李希烈叛乱,杞奏请真卿为淮宁军宣慰使,前往劝谕,希烈多次诱胁,不屈,于兴元元年八月被缢杀,享年七十六。赠司徒,谥文忠。真卿富于学,工于文词,书法精绝,尤擅楷书,殷亮《颜鲁公行状》云“楷书绝妙”。世称“颜体”。著述富赡,在湖州刺史任,延集文士,著《韵海镜源》三六○卷,宋代已散佚,存一六卷,今不传。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又著录颜真卿《礼乐集》一○卷(又名《古律历创制仪》,见《遂古堂书目》),《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》卷一著录颜真卿《五经要略》,卷二著录颜真卿《家教》三卷,今并不传。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著录颜真卿《吴兴集》一○卷﹑《庐陵集》一○卷﹑《临川集》一○卷,北宋时亦已散佚。今传《颜鲁公集》一五卷,为宋留元刚所刊刻。《全唐文》卷三三六至三四四编其文为九卷,《全唐诗》卷一五二录诗一○首,卷七八八收其联句二一首,《全唐诗补编·补逸》卷一七补联句一首,《续补遗》卷三补一句。生平事迹见《旧唐书》卷一二八﹑《新唐书》卷一五三本传﹑令狐峘《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墓志铭》﹑殷亮《颜真卿行状》。宋留元刚﹑清黄本骥皆撰有《颜鲁公年谱》。(吴企明)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