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韩邦奇 |
释义 | 韩邦奇 (1479-1556)字汝节,号苑洛。陕西西安府朝邑(今大荔)人,按察副使韩绍宗次子。弘治十七年(1504)乡试中举,正德三年(1508)与弟邦靖同中进士,除吏部考功司主事,进员外郎。六年冬,京师地震,上疏陈时政阙失,忤旨,会有劾臣僚不职者,并及邦奇,以前疏故,黜为平阳通判。九年迁浙江按察司佥事,时有中官王堂等至浙江,强征茶﹑鱼等物产,邦奇作歌《富春谣》以讽之,王堂等劾其怨谤,触帝怒,下诏狱,廷臣论救,斥为民。家居讲学八年,嘉靖初,起山东参议,谢辞,寻用荐,起山西参议,历四川提学副使,入为右春坊右庶子。七年(1528)偕方鹏主应天乡试,坐试录谬误,谪南太仆丞,复乞归。起山东按察副使,历大理寺丞,进少卿,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,进右副都御史,巡抚辽东,改山西,居四年,引疾归。二十三年以故官督河道,迁刑部侍郎,改吏部,进南都察院右都御史,拜南兵部尚书,二十九年致仕归。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子时(1556年1月22日23时至23日1时)关中大地震,与王维桢﹑马理等同日死,年七十七,赠太子少保,谥恭简。邦奇以刚直尚节慨称,又性嗜学,猎诸广涉,谭理学,负经济,其弟邦靖则以诗称,关中称“二韩子”。邦奇经学著述有《易学启蒙意见》五卷(有正德刊本﹑嘉靖刊本及《四库全书》本)﹑《洪范图解》二卷(有正德刊本)﹑《苑洛志乐》二十卷(有嘉靖刊本和《四库全书》本)﹑《易占经纬》四卷(有嘉靖刊本),又有《苑洛先生语录》六卷(有嘉靖刊本)﹑《禹贡详略》不分卷(有明末刊本)等。又有《乐律举要》一卷(有《四库全书》本﹑《学海类编》本)。诗文著述清张廷玉《明史·艺文志》著录《苑洛集》二十二卷,现存嘉靖三十一年刊本,孔天胤序,凡奏议五卷﹑序两卷﹑记一卷﹑志铭三卷﹑表一卷﹑传一卷﹑策问一卷﹑诗二卷(收诗一百七十余首)﹑词附南北曲一卷(收词三十八首﹑南北曲三十一首)及《见闻考随录》五卷。后又有清乾隆十六年(1751)重刻本,嘉庆七年(1802)补刊本。道光八年(1828)朝邑西河书院刻本则改题为《韩苑洛全集》。《四库全书》收《苑洛集》二十二卷,《总目》“提要”云:“当正﹑嘉之际,北地(李梦阳)﹑信阳(何景明)方用其学提倡海内,邦奇不相附和,以著书余事,发为文章,不必沾沾求合于古人,而记问淹通,凡天官﹑地理﹑律吕﹑数术﹑兵法之属,无不博览精思,得其要领。故其征引之富,议论之核一一具有根柢,不同缀拾浮华。”李腾鹏《皇明诗统》卷二二录其诗九首。崇祯五年(1632)贾鸿洙《周雅续》卷六录其诗二十二首。清朱彝尊《明诗综》卷三三录其诗四首。清末陈田《明诗纪事》丁签卷一六录其诗一首。清王昶《明词综》卷三录其词四首。近人赵尊岳《明词汇刊》录其词三十九首为《苑洛词》一卷。生平见冯从吾《苑洛韩先生传》(《冯少墟集》卷二二)﹑黄宗羲《明儒学案》卷三﹑清张廷玉《明史》卷二○一。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