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刘歊 |
释义 | 刘歊 (488—519)南朝梁文人。原籍平原(今属山东)。霁﹑杳弟。四岁丧父。六岁诵《论语》﹑《毛诗》,意所不解,便能问难。十一岁读《逍遥游》,能通贯。及长,博学有文才,不娶不仕,与族弟𬣙共居,以山水书籍自娱。兄弟二人并与阮孝绪交善,日夕过从,都中称为“三隐”。事母至孝。欲避世而以母老不忍离。好施与,周人之急,有遗之者亦不拒。天监十七年(518),刘𬣙病故,哀伤不能自已,为诔文,又著《悲友赋》。𬣙临终遗言薄葬,歊从而行之。著《革终论》,以为“形之于神,逆旅之馆”,“神已去此,馆何用存,速朽得理也”,文末即预嘱身后亦须薄葬。次年(519),卒。年三十二。亲故作诔,谥曰贞节处士。阮孝绪叙歊﹑𬣙兄弟行事,增入《高隐传》。有《古今文字序》一卷,集八卷,佚。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