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刘桢 |
释义 | 刘桢 (?—217)东汉末诗人,建安七子之一。字公幹。东平宁阳(今属山东)人。刘梁之孙(一说,刘梁之子)。十岁前能诵《论语》﹑诗﹑赋数万言。警悟辩捷,人有所问,应声而答,辞气锋烈,莫能摧折。曹植《与杨德祖书》称“公幹振藻于海隅”,则其归曹操前当已知名于青﹑徐一带。建安初,归曹操,为司空军谋祭酒。建安十三年(208),操大军南征,桢从行。十六年,为曹丕五官将文学。丕尝宴请诸文学,酒酣,命夫人甄氏出拜。众人俯伏,而桢独平视。曹操闻之,怒,议死,减一等,输作磨石。操往观,问“石何如”,桢乃以石自喻,谓“禀气坚贞,受之自然,顾其理枉屈纡绕而不得申”,操乃赦之。署吏,入平原侯曹植府为庶子。时平原侯家丞邢颙与曹植不合,桢上书谏植,有“桢礼遇殊时,颙反疏简”﹑“以此反侧”诸语,可见其见赏于植而复小心寅畏。后又转入曹丕府,为五官中郎将文学。尝于漳水之滨养疾,丕亲往视之,有诗赠答。建安二十二年冬,遇疫卒。年约五十余。 桢气褊性傲,学博才高,诗文兼善,著文﹑赋等四十篇,《隋书·经籍志》录其集四卷。佚。明人辑其遗文为《刘公幹集》,有杨德周《汇刻建安七子集》本﹑张溥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》本。今人俞绍初《建安七子集》辑存文十一篇,诗十三首并佚句。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称“刘桢壮而不密”,《与吴质书》又称“公幹有逸气,但未遒耳。其五言诗之善者,妙绝时人”。《诗品》列之于上品,称“仗气爱奇,动多振绝,真骨凌霜,高风跨俗。但气过其文,雕润恨少”。以今所存五言诗观之,质直俊爽,钟嵘所评,可谓确论。《赠从弟》三首﹑《赠徐幹》等尤为后世所称。《文心雕龙·书记》则云“公幹笺记,丽而益规。子桓弗论,故世所共遗。若略名取实,则有美于为诗矣”。惜今所存,仅《谏曹植书》﹑《答魏太子借廓落带书》二文,已难验证。类书所录《鲁都赋》,上继《三都》﹑《二京》,虽属残篇,犹可见其规模,与徐幹《齐都赋》皆为汉末赋中写都邑﹑宫殿之作。又有《毛诗义问》十卷,佚,有《玉函山房辑佚书》辑本。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