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刘昞 |
释义 | 刘昞 字延明,十六国及北魏初学者﹑文人。敦煌(今属甘肃)人。年十四,受业于郭瑀,瑀以女妻之。后隐居酒泉,不应州郡辟命。西淳李暠征为儒林祭酒,从事中郎。虽有政务,手不释卷,暠自称与昞相遇“何异孔明(诸葛亮)之会玄德(刘备)”,且劝其白日注记篇籍,夜可休息。暠迁酒泉,尝命昞作《酒泉颂》﹑《周书·王褒庾信传论》称其“可谓清典”。暠作《槐树赋》,亦命昞同作。昞之著述甚富,有《略记》一百三十篇,八十四卷;《凉书》十卷;《敦煌实录》二十卷;《方言》三卷;《靖恭堂铭》一卷。又注《周易》﹑《韩子》﹑《人物志》及《黄石公三略》等。今仅存其《人物志注》;又《敦煌实录》尚有零星佚文,清张澍《续敦煌实录》辑有若干条。其《酒泉颂》当最有文学价值,惜已佚。 刘昞于西凉亡后,尝为北凉沮渠蒙逊秘书郎,专管致记,蒙逊亲往致礼,号立虚先生。魏太武平北凉,迁凉州士人于平城,时乐平王丕镇凉州,以昞为乐平王从事中郎。后诏诸年七十以上,听留本乡。昞返凉州,居姑臧(今武威),岁余思乡,道卒于凉州西韮谷。计其年,盖七十余或至八十矣。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