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陶弘景 |
释义 | 陶弘景 (456—536)南朝齐﹑梁隐士﹑学者﹑文人。字通明,自号华阳隐居。丹阳秣陵(今江苏南京)人。十岁时得葛洪《神仙传》,读后便有隐居之志。宋末,萧道成为相,引为诸子侍读。齐武帝永明九年(491),授奉朝请,不事郊游。家贫,求县令不遂。永明十年,辞官。朝中公卿饯之,车马填咽。归隐于句容茅山,立道馆,又遍历名山,寻访仙药。时沈约为东阳郡守,致书邀之,不应其请。梁武帝早与之游,齐末,弘景援引图谶,证以天命在梁,令弟子进呈。梁武帝即位,恩礼愈优,书问不绝,冠盖相望。国有大事,无不加以谘询,王公权贵时相参候,人号“山中宰相”。梁武又令其炼丹,不成,托言药物不精,信之,敬礼尤甚。普通初,萧纲为南徐州刺史,召见,谈论数日,深加敬异。晚年又奉佛。大同二年(536),卒。年八十一。诏赠中散大夫,谥贞白先生。萧纲﹑萧绎为作墓志﹑墓碑。 弘景圆通谦谨,聪明颖悟,好读书著述,老而弥笃。经史文学﹑阴阳五行﹑历数星算﹑山川地理﹑物产﹑医药无不通晓,史言其“一事不知,以为深耻”。又工书,庾肩吾《书品》列入“中之下”,评为“仙才翰采,拔于山谷”。著述极富,有《学苑》﹑《古今州郡记》﹑《论语集注》﹑《本草集注》等约三十种,又有未竟之稿十种,多已亡佚,《四库全书》收入《真诰》﹑《古今刀剑录》﹑《真灵位业图》三种。《真诰》二十卷,陶弘景自言为杨羲口述而加笔录并为之注,虽言仙家无稽之说,然所记时人行迹,颇有可资考证者。有文集三十卷,内集十五卷,为陈武帝敕令江总所编,江总并为之序,佚。明人辑录为《陶隐居集》(一名《陶贞白集》)二卷,见正统《道藏》﹑汪士贤《汉魏诸名家集》﹑张溥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》。存诗七首,文三十篇,分见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》﹑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。其“山中何所有”一诗,意境高远,向为后人所称。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