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刘彦昺 |
释义 | 刘彦昺 (1331-1399)名“刘昺”,或作“刘炳”﹑“镏昺”,字彦昺,或作彦炳,以字行,号懒云翁。江西饶州府鄱阳人。生于元至顺二年(1331)九月初三。元末兵乱时,与弟煜结里闬相保,寇至辄走。又依余阙于安庆,以其孤军不振,辞归。投金陵,献平江西策于朱元璋,授中书典签。洪武初为大都督府掌记,在曹国公李文忠幕,又除东阿知县,阅两考,引疾归,卒于建文元年(1399)四月初三,年六十九。以能诗称,现存嘉靖十二年(1533)刻《春雨轩集》九卷附录一卷,为其门人刘子升所编,杨维桢评定,有杨维桢及危素﹑宋濂等序,王袆﹑俞贞木等跋。《四库全书》收其集,名《刘彦昺集》,《总目》“提要”谓其“诗格伉爽挺拔,类其为人。惟末附杂文一卷,气象薾弱,殊逊其诗,知所长不在此,特以余事及之矣。”清初史简编《鄱阳五家集》十五卷(有康熙刊本)收其《春雨轩集》四卷,所录以诗为主,间及词﹑赋,亦为《四库全书》收录。徐泰《皇明风雅》录其诗五首。李腾鹏《皇明诗统》卷五录其诗十一首。曹学佺《石仓十二代诗选·明诗选》录其诗九十三首。清钱谦益《列朝诗集》甲前集录其诗七十二首,“小传”记云:“彦炳诗集,危素﹑宋濂序之,以为兼谢康乐﹑岑嘉州﹑韦应物之长,而骎骎进于汉魏。杨维桢则爱其诗兼诸体,特为评点,其推重之如此。”清王夫之《明诗评选》录其诗十四首。清朱彝尊《明诗综》卷一二录“镏炳”诗四首,“诗话”云:“彦昺诗纯效铁崖,宜铁崖之倾倒也。至其病,过于繁艳。”清沈德潜《明诗别裁集》录其诗三首。清陈烨编《宋元诗会》卷九三录其诗二十一首。清张豫章《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》录其诗二十一首。清曾燠《江西诗征》卷四二录其诗八十二首。清末陈田《明诗纪事》甲签卷一七录其诗二十二首,按云:“余衡其品,于西江明初诗家,在子高(刘崧)之次,与新城刘子宪(刘绍)正足旗鼓相当。”近人赵尊岳《明词汇刊》录“镏昺”词十九首为《鄱阳词》一卷。生平见刘彦昺《自序墓志铭》(嘉靖本《春雨轩集》附录)﹑佚名《刘彦昺先生传》(清康熙间刻《鄱阳五先生集》本《春雨轩集》卷首)﹑王兆云《皇明词林人物考》卷一﹑清张廷玉《明史》卷二八五。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