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冯叔鸾 |
释义 | 冯叔鸾 (生卒年不详)名远翔,字叔鸾,号马二先生,以字﹑号行;别署啸虹轩主人。河北涿县(一说江苏扬州)人。清末至民国间在世。为冯远翼(小隐)之胞弟。幼时随父宦游,居北京,又南至粤中。髫年在京时,即嗜戏曲,日游于大栅栏一带戏园中。1912年至上海,投身新剧运动,曾于春柳剧场演出新剧,饰演《红楼梦》中贾琏之书童兴儿,“为尤二姐缕述大观园诸美人状况,轻圆爽朗,熟极而流”(王钝根《马二先生小史》),博得好评。又曾加入上海京剧票房“久记社”,客串演出义务助赈戏,并为京剧票房“文化社”名誉社员。1913年,主《大共和国日报》笔政,1914年主编《俳优杂志》,以编辑余暇,为各报撰写剧评。又编辑《大报》﹑《晶报》,并一度兼任上海榛苓小学(梨园子弟学校)校长,为上海戏剧界知名人物,“上海社会中,无论识与不识,殆莫不知有马二先生其人”(赵苕狂《冯叔鸾传》)。后橐笔离沪,“浪游燕﹑赵诸地,郁郁不得志”(王钝根《马二先生小史》)。1923年重返上海,任《神州日报》编辑。翌年,主编《中华新报》文艺版,兼南方大学教习。与王钝根相交甚密,1914至1915年间几无日不至王家,“谈笑唱戏为乐”(同上)。其为文“新旧不拘一体,而对于社会人生之观察尤深”(赵苕狂《冯叔鸾传》)。后寄迹报界,“间为政论,亦多精辟”(同上)。以戏曲评论闻名于世,间亦从事小说创作。所著剧评﹑小说散见于南北报章杂志中。胡适曾见其刊于《新中国》杂志中三篇短篇小说,语人曰:“创作者能如此,亦足多矣”(同上)。部分小说辑为《叔鸾小说集》。戏曲论文成书者有《啸虹轩剧谈》,分上﹑下二卷,收评论文章六十余篇,附录《海外剧场拾零》﹑《名伶轶事》等六篇及照片十数帧,文章内容大多为清末民初演剧史料,有1914年中华图书馆刊本行世。生平事迹见赵苕狂《冯叔鸾传》(《叔鸾小说集》附录)﹑王钝根《马二先生小史》(载《社会之花》第一卷第四期《本旬刊作者诸大名家小史》)﹑苏移《京剧二百年概观·京剧理论家与评论家·冯叔鸾》。(梁淑安)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