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刘孝绰 |
释义 | 刘孝绰 (481—539)南朝梁诗人﹑骈文家。本名冉,小字阿士。原籍彭城(今江苏徐州)。刘绘子。七岁能属文,时号神童。年十四,即代父起草齐代诏诰。舅父王融深赏之,每言“天下文章,若无我当归阿士”。前辈文人沈约﹑任昉﹑范云等闻其名,皆折节下访,任昉尤赏好之。天监初,起家著作佐郎,作《归沐诗》呈任昉,昉有诗报之,勉以“子其崇锋颖,春耕励秋获”。迁太子舍人,兼尚书水部郎。梁武帝宴饮群臣,命赋诗,孝绰作为七首,备受称赏。天监六年(507),出为安成王萧秀记室,随府至江州。入为太子洗马,掌东宫管记。出为上虞令,有《上虞乡亭观涛津渚学潘安仁河阳县侍》。还建康授秘书丞,梁武帝谓“第一官当用第一人”。以事免官。寻复授秘书丞。十三年,出为萧秀咨议,赴郢州,又以事免官,闲居建康。起为安西记室,累迁萧宏骠骑咨议参军。普通初,迁太府卿﹑太子仆,复掌东宫管记。时东宫文士并集,孝绰与王筠最受昭明知赏。起乐贤堂,使画工先画孝绰像,又执筠袖﹑抚孝绰肩,曰:“所谓‘左把浮丘袖,右拍洪崖肩’。”普通三年(522),又为昭明编集并作序。普通末,昭明编纂《文选》,孝绰协理其事。迁廷尉卿。 孝绰少与到洽友善,后同在东宫而嗤鄙其文。普通六年,洽为御史中丞,劾孝绰,有“携少妹于华省,弃老母于下宅”之语,以此免官。乃与在荆州﹑雍州诸弟书,历叙与洽交恶者十事。七年,萧绎出镇荆州,又授为咨议。其后又入东宫为太子仆,丁母忧。服阙,又授为萧绎咨议参军,迁黄门侍郎,尚书吏部郎。以受贿为从弟刘览所奏,左迁临贺王长史,寻授秘书监。大同五年(539)卒。年五十九。萧绎为作墓志铭。 刘孝绰恃才傲物,放荡不检,多为时人所忌恨。但文名极盛,为后进所宗,每作一篇即被讽诵传写,甚至流传北朝。刘氏一门能文者七十余人,史称“近古未有”,而孝绰又为刘氏文宗。有文集十四卷,数十万言,佚。明张溥辑为《刘秘书集》,在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》中。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》﹑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又续有补辑。其诗今存近七十首,风格近宫体,秀雅工整,又多大篇,《赠陆长史倕》五言,一二四句,为南朝今存诗中篇幅最长者。其文今存十七篇,《梁书》本传所录与湘东王萧绎启,极言到洽卖友要君,负才訾诋,跃然纸上。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