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刘光蕡 |
释义 | 刘光蕡 (1843—1903)字焕唐,号古愚,晚年病目,自号瞽鱼。陕西咸阳人。幼孤贫,弱冠避乱醴泉,为人磨麦﹑卖饼以求食,而读书不倦。乱定归里补诸生,举光绪元年(1875)乡试。赴礼部试不第,遂绝意仕进,专以教授生徒,启迪后学为事。先后执教于泾阳﹑关中﹑泾干﹑味经﹑崇实诸书院,达三十年之久。认为“救国之贫弱,孰有捷且大于兴学者!”力行教育改革,强调通经致用之外,又开设算学﹑天文﹑电器﹑机械等课程,后又增添外语及外国宗教﹑历史﹑政治﹑经济﹑文化等内容,以灌输新学﹑新法﹑新器。甲午战争后,与康有为﹑梁启超书信往还,并派弟子十余名亲向康有为问学,又组织复邠学会,与强学会相呼应,开展维新宣传活动。前后培养学生千数百人,成就者众,带动关中风趋为之一变。戊戌政变后,以“康梁党”嫌疑被革去味经书院山长及崇实书院院长等职务,隐居九嵕山下烟霞草堂,从事著述讲学。光绪二十七年贵州学使奏举经济特科,辞不赴。二十九年陕甘总督崧锡侯奏请主甘肃大学堂教事,九月病殁于兰州。 刘光蕡一生著述甚丰,陈澹然谓其文“浩气纵横,不加雕饰”(《关中刘古愚先生墓表》)。陈三立云:“他所撰著,根据指要,探圣哲遗文之精蕴,比傅时变,深切著明,类多前儒所未发。而制行坚苦,不欺其志,矫迂疏之习,绝诡荡之弊,闳识孤怀,罕与为比”(《刘古愚先生传》)。然不欲以文自名,著作颇散佚,逝后弟子王典章次第搜刊者有:《立政臆解》一卷,《学记臆解》一卷,《大学古义》一卷,《孝经本义》一卷,《论语时习录》五卷,《孟子性善备万物图说》一卷,《管子小匡篇节评》一卷,《荀子议兵篇节评》一卷,《史记货殖列传注》一卷,《史记太史公自序注》一卷,《前汉书食货志注》一卷,《前汉书艺文志注》一卷,《古诗十九首注》一卷,《陶渊明闲情赋注》一卷,《改设学堂私议》一卷,《濠堑私议》一卷,《团练私议》一卷,《烟霞草堂文集诗集》一○卷等。生平事迹见陈三立《刘古愚先生传》,陈澹然《关中刘古愚先生墓表》(均见《碑传集补》卷五二)。(连燕堂)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