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陈琳 |
释义 | 陈琳 (156—217)东汉末诗人﹑散文家,建安七子之一。字孔璋。广陵射阳(今江苏宝应)人。汉灵帝中平间,为何皇后从兄何进大将军主簿。中平六年(189),灵帝卒,何后宠任宦官,何进与袁绍等密谋召四方猛将入京,劫持何后,尽诛宦官。陈琳谏何进当机立断,行非常之事,不宜会聚大兵。不听。谋泄,何进反为宦官所杀。董卓借机领兵入京,袁绍逃奔冀州,琳亦至冀州避难,入袁绍幕,掌书记。作《武库赋》﹑《应讥》。献帝建安四年(199)春,袁绍攻公孙瓒。瓒与其子书,为袁绍所获,令陈琳易其辞送瓒,因而破之。五年初,袁绍与曹操相持于官渡,琳为绍作檄文,历数操豺狼野心,孤弱汉室,并斥操祖﹑父。建安九年,袁氏兵败,袁绍子尚遣陈琳等乞降,不许。曹军破邺,琳乃归曹操。操责琳不当辱及父祖,琳谢罪谓“矢在弦上,不得不发”。操爱其才,不罪,使与阮瑀并为司空军谋祭酒,军国书檄,多出二人之手。后徙门下督。建安十二年,操征乌丸,琳作《神武赋》。十三年,从曹操南征,在江陵与王粲等同作《神女赋》。十五年春,返邺,其后屡从操出征。尝作书檄成,值操头风疾发,读之而起,曰“此愈我病”。建安二十年,与曹丕﹑王粲在孟津同作《柳赋》,又在西征军中为曹洪作书与曹丕。二十二年冬,遇疫卒。年约六十左右。 琳早著文名,在袁绍幕时与张纮书,称“此间率少于文章,易为雄伯”,似自谦实深自喜。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称琳“表章书记,今之隽也”,《与吴质书》称“孔璋章表殊健,微为繁富”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录《陈琳集》十卷,佚。明人杨德周辑其遗文为《陈孔璋集》,见《汇刻建安七子集》,张溥辑为《陈记室集》,见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》,然二家所录是否尽为琳作,尚有疑问。《全后汉文》录其文十九篇,其中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虽见于《文选》,学者仍疑为后人拟作。《为袁绍檄豫州》,最为历代所称,《文心雕龙·檄移》评为“壮有骨鲠。虽奸阉携养,章实太甚,发丘摸金,诬过其虐,然抗辞书衅,皦然露骨”。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》录其诗五篇,乐府《饮马长城窟》为建安名篇,宋长白《柳亭诗语》卷九﹑刘熙载《艺概》卷二俱以为下开鲍照之先河。今人俞绍初《建安七子集》辑录陈琳诗文,较前人又续有增补。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