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陈樵 |
释义 | 陈樵 (1278——1365)字居采,婺州东阳(今属浙江)人。隐居圁谷间,衣鹿皮,自号鹿皮子。陈樵承家学,又从程直方学《易》﹑《诗》﹑《书》和《春秋》。精思四十年而有所得,著《易象数解新说》﹑《洪范传经解》﹑《四书本旨》﹑《孝经新说》,郑善夫《经世要言》称其经学为独到。清四库馆臣认为他继慈湖(杨简)绪馀,是姚江(王守仁)行导,就是说属陆学体系而入于禅。他一生隐居,不赴征召,专意著述,长于说经。有《北山别业三十八咏》,写其隐居之地水石花竹之趣,则是顾瑛﹑倪瓒之流,非穷乡苦寒之士。他与黄溍﹑杨维桢友善。好为古赋,组织绵丽,有魏晋人遗风。其诗古体五言胜七言,近体七言胜五言。清顾嗣立曾摘录他的一些诗句,认为“可以步武西昆诸作”,但他的诗并无台阁富贵气,其精刻之思毕竟与山泽相近,是隐者之诗。他学李贺,杨维桢指出他学的是李贺诗之“势”,而不是袭其词,如《太霞洞》就写得冷艳,他的名作《虞美人草》的跳跃诗思也与李贺相似,这样的作品还有《瑶台月》﹑《海人谣》﹑《雁来红》等等。他也有写得平易通达而又蕴藉的诗。也像李贺一样苦吟,精心构思,锤炼词句,《诗林亭》一诗就描写了自己如何苦思觅句,终于写出前人未曾道过之句。他的诗还有属对工巧﹑想像奇特的特点,《笔精》就说他“殊有巧思”。有些诗似有寄托,如《巴雨洞》﹑《紫薇岩》﹑《石》等。部分诗有过于雕琢之病,如“僧爨屋头猿挂树,鸟衔窗外雨生鱼”之类。著有《鹿皮子集》四卷。生平事迹见《元隐君子东阳公先生鹿皮子墓志铭》(《宋文宪公全集》卷五)﹑《金华贤达传》卷一○﹑《金华先民传》卷二﹑《(万历)金华府志》卷一六﹑《两浙名贤录》卷二﹑《宋季忠义录》卷一三﹑《宋元学案》卷七○﹑《元诗选·初集》小传﹑《新元史》卷二三六。(史铁良)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