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郭都贤 |
释义 | 郭都贤 (1599-1672)字天门,号些庵,晚号顽石。湖广长沙府益阳(今属湖南)人。万历四十六年(1618)举人,天启二年(1622)进士,除行人。迁吏部主事,历员外﹑郎中,简放四川参议,迁江西副使,崇祯十六年(1543)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。时张献忠军逼境,陷袁﹑吉﹑临三郡,因召左良玉军至江西,复三郡,都贤恶左军淫掠,檄归之,而自募士兵为戍。待献忠弃长沙入川,次年正月都贤以病请辞,隐于庐山。明社亡,福王于南京立,史可法荐其提督操江,桂王于肇庆称帝,又以兵部尚书召,俱未赴。丁亥(1647)削发为僧,称顽石和尚,客游湘鄂之间。洪承畴经略西南,以故旧谒都贤于山中,馈以金,坚辞。清顺治十年(1653)以《洞庭秋》诗入狱,出狱后流寓嘉鱼等地十余年,被驱回乡,结草庐于桃花江畔,又为县令所陷,再入狱,赖湖广总督蔡毓荣所救。康熙十一年(1672)客死于荆州承天寺,年七十四。都贤有才名,书法瘦硬苍劲,又善写兰竹,尤以诗称于湖湘。所著原有《止庵全集》﹑《抚江疏稿》﹑《补山堂十种》等,未付剞劂,仅以抄本流传。清黄虞稷《千顷堂书目》曾著录《草鞋吟》二卷。清乾隆十四年(1749)刻廖元度《楚风补》卷二八录其诗六十五首。道光二十年(1840)邓显鹤刊《资江耆旧集》录其诗三百四十七首,辑为四卷;道光二十二年刊《沅湘耆旧集》录其诗二百二十二首,辑为二卷。咸丰十年(1860),邑人潘必先得其诸多佚稿,请胡达溍辑编为《些庵诗钞》十五卷,于次年刊行于世。是集分题《秋声》﹑《石门图》﹑《西山吟》﹑《诗仅》﹑《匡蠡吟》﹑《湘痕》﹑《石门杂咏》﹑《佛癞子㲉音》﹑《破草鞋》﹑《赠云》﹑《诬叛苦吟》﹑《浮家》﹑《补山堂》﹑《不是诗》﹑《罪状》。集前有《凡例》,其一云:“集中如《秋声》﹑《石门图》﹑《破草鞋》等篇名目,皆是些庵先生自定,兹刻一仍其旧。”其二云:“旧本是先棂岩公随得随录,次序既参错,又且年谱未载,兹就诗中甲子为卷帙先后,识者鉴之。”各卷所收多寡不一,如卷一五《罪状》,系顺治十年五月其入狱四十二天前后所作诗,仅二十首,而《些庵诗钞》总收诗凡一千五百余首。清末陈田《明诗纪事》辛签卷一八录其诗一首。其文多散佚,惟邓显鹤弟子罗汝怀《湖南文征》录其文十七篇。生平见《(雍正)湖广通志》卷五五﹑《(乾隆)长沙府志》卷二九﹑清温其训《郭公些庵外传》(《些庵诗钞》卷首)。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