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郭之奇 |
释义 | 郭之奇 (1607—1662)字仲常,一字菽子,号正夫﹑若菽﹑玉溪子,又号三士道人。广东潮州府揭阳人。生于万历三十五年(1607)八月十八。天启七年(1627)举人,崇祯元年(1628)进士,选翰林院庶吉士,翌年告假归,受县令冯元飚之邀,编纂《揭阳县志》。赴选授礼部主客司主事,进员外郎,崇祯九年典试河南,事竣晋郎中,以内艰归。服除补原官,简放福建参议,升福建按察副使,擢詹事府詹事。十七年国变后还乡。南明永历三年(1649)奉永历帝召至桂林,任礼部侍郎,晋尚书,五年春抵钦州,拜东阁大学士,兼礼﹑兵二部尚书,八年春,拜文渊阁大学士,九年会各营进军高州﹑雷州。十三年清军入滇,从永历走安南,十五年八月,为安南韦永福诱捕,献于清军,押至桂林,拒不降,次年(清康熙元年,1662)八月十九遇难,年五十六,其子扶榇归里。之奇为末世孤臣,然文学积习不忘,尤邃于声律。早年曾辑《唐诗大观》五卷,作《古诗唐诗大观评语》,略可见其论诗之倾向。其追随永历,亡命安南,身处危境,转徙靡定,仍著述吟咏不辍。其诗文现存崇祯十一年刊《宛在堂文集》三十四卷,内赋一卷﹑骚一卷﹑诗十六卷﹑诗余一卷,有文震孟﹑王铎﹑蒋德璟﹑黄景时﹑曹勋﹑方拱乾﹑张明弼序。又有《宛在堂诗集》六卷,所收按年分录,起于天启七年,终于永历十五年,计诗﹑词﹑赋二千八百余首,分《马上》﹑《舟中》﹑《遂初》﹑《感遇》﹑《騑怀》﹑《立言》﹑《秋思》﹑《出谷》﹑《闽辞》﹑《素得》﹑《复旦》﹑《海上》﹑《所思》﹑《徂东》﹑《稽古》﹑《瞻云》﹑《陋吟》﹑《巢居》等十八集。《诗集》为其手定,遇难后由其子携归,刊于清初。又有《稽古编》五十五卷,评价上古迄秦之君臣,也由其子刊于清初,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曾著录。清梁善长《广东诗粹》卷八录其诗一首。清冯奉初《潮州耆旧集》卷三三﹑三四录其《郭忠节宛在堂集》,文四十篇。清末陈田《明诗纪事》辛签卷九上录其诗四首。近人翁辉东《潮州文概》卷三录其文四篇。生平见罗万杰《郭正夫暨元配林夫人墓志铭》(《潮州耆旧集》卷三五)﹑温睿临《南疆绎史》列传一八﹑徐鼒《小腆纪闻》列传二四﹑《(乾隆)福建通志》卷二九。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