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郦道元 |
释义 | 郦道元 (469?—527)北朝魏学者﹑作家。字善长。范阳涿(今属河北)人。父郦范于魏献文帝皇兴元年(469),随慕容白曜攻克刘宋青州,皇兴三年白曜举范为青州刺史,曾一度回洛阳,不久(孝文帝太和中),再任青州刺史。道元生年殊难确考,约当其父初任青州刺史时生,少年随父在青州,游历青州山水甚多,《淄水》﹑《巨洋水注》皆记其事。魏孝文帝太和中,为尚书主客郎,后李彪为御史中尉,以道元秉法清勤,引为治书侍御史。宣武帝时,曾任鲁阳太守,在郡设学校。延昌四年(515),为东荆州刺史,以威猛为治,有“蛮族”诣洛讼其刻峻,免官。久之,为河南尹。孝明帝时,议以沃野﹑怀朔诸镇改为州,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,与都督李崇筹宜置立,储兵积粟,以为边备。未几,除安南将军﹑御史中尉。道元素有严猛之称,时司州牧汝南王元悦宠任其左右丘念,选州官多由于念。道元收念付狱。悦请灵太后胡氏下敕赦之,道元遂杀念,又劾悦。会雍州刺史萧宝寅反状稍露,悦等讽朝廷遣道元为关右大使,行至阴盘驿亭,为萧所害。 《魏书·酷吏》本传谓“道元好学,历览奇书。撰注《水经》四十卷﹑《本志》十三篇,又为《七聘》及诸文,皆行于世”。今《本志》等俱佚,无从窥其一斑,唯《水经注》一书硕果仅存。此书以水道为纲,以治舆地之学,重实地考察及文献资料。于水道变迁,农田水利以至煤炭﹑石油﹑盐井等均有较详尽之记载。其文笔尤为古代散文之瑰宝,书中如《江水》论三峡﹑《河水》载龙门﹑吕梁之奇险,《湘水》记衡山﹑《漾水》记仇池,皆为写景文之杰作。后来游记作家如唐柳宗元等,无不受其影响。《水经注》笺释以明朱谋玮《笺》为早,其后清全祖望﹑赵一清﹑戴震皆作校证。注释最完备者,当推杨守敬﹑熊会贞《水经注疏》(科学出版社影印本);通行本以王先谦思贤讲舍刊本为最善;又有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《永乐大典》本,于校勘有重要价值。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