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元结 |
释义 | 元结 (719——772)字次山,自号元子﹑猗玗子﹑浪士﹑漫郎﹑聱叟﹑漫叟。郡望河南,世居太原,后移居汝州鲁山(今河南鲁山县)。父延祖,历魏城主簿﹑延唐丞,遂家于鲁之商馀山。结少年倜傥不羁,十七岁始折节读书,从宗兄元德秀学。天宝十三载,进士及第。安史乱起,举家避难于猗玗洞。乾元二年,国子司业苏源明荐元结于肃宗,上《时议》三篇,擢右金吾兵曹參军。冬,以监察御史充山南东道节度使參谋,招缉唐﹑邓﹑汝﹑蔡一带义军。因讨史思明有功,进水部员外郎。上元元年,吕諲任荆南节度使,调元结充节度判官。吕諲病死,结曾一度代摄节度使事。宝应元年,拜著作郎,辞官退隱樊上。广德元年,出任道州刺史,因州陷,延至第二年方到任。一年后,因见憎于元载﹑第五琦而罢官。永泰二年,奉命再理道州。大历三年,迁容州刺史,加授容州都督,充本管经略守捉使。四年,拜左金吾卫将军,御史中丞。七年,奉召回长安,因病薨于旅舍,卒年五十四。元结是盛唐著名文学家。于诗反对“拘限声病,喜尚形似”(《箧中集序》)之风气,要求诗歌能“上感于上,下化于下”(《系乐府序》)﹑“极帝王理乱之道,系古人规讽之说”(《二风诗论》),提倡淳古淡泊,质朴自然之诗风。他就箧中所存沈千运﹑孟云卿等七人诗二四首,编成《箧中集》,体现自己之诗学宗旨。元结关心民生疾苦,作《悯农诗》﹑《系乐府十二首》﹑《舂陵行》﹑《贼退示官吏》等诗,开中唐元﹑白诗风,杜甫赞曰:“道州忧黎庶,词气浩纵横。”(《同元使君舂陵行》)其散文实为韩﹑柳古文运动之先驱。欧阳修称其“笔力雄健,意气超拔,不减韩之徒也”(《集古录跋尾》)。元结著述颇多,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子部著录《元子》一○卷,《浪说》七篇,《漫说》七篇,《猗玗子》一卷,集部著录《文编》一○卷,《箧中集》一卷。今传《元子文编》一○卷,补遗一卷(即《元次山集》四部丛刊本)。《全唐诗》卷二四○﹑二四一编其诗为二卷。卷八九○重出《欸乃曲》五首。《全唐诗补编·续拾》卷一五补三首又二句;《全唐文》卷三八○至三八三编其文为四卷。生平事迹见《新唐书》卷一四三《元结传》,颜真卿《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》,《唐诗纪事》卷二二,《唐才子传校笺》卷三。今人孙望著有《元次山年谱》。(吴企明)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