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郑虎文 |
释义 | 郑虎文 (1714—1784)字炳也,号诚斋,浙江秀水(今嘉兴)人。乾隆七年进士,改翰林院庶吉士,散馆授编修。三充顺天乡试同考官,迁赞善,一主河南乡试,又充礼部会试同考官,升提督湖南﹑广东学政。归里后,主讲徽州的紫阳书院十年,主讲杭州紫阳书院﹑崇文书院五年。少年丧父,竭力奉母,事兄如父,迎寡姊归老于家,抚养诸侄诸甥。亲戚故人赖以养葬者无虚岁,就食于其家者无虚日。囊箧屡空,惟是勉强支持。曾云:“寒饿当共之,吾宁苦身,无以病吾心也。”(《王芥子文集·郑君炳也传》)于学无所不通,尤工于诗。乾隆十年任编修时,获得元至元二年玉甕,放置于承光殿﹑乾隆帝作《玉甕诗》,命廷臣赓和,以郑虎文诗为最优。家有盛湖草堂,居家时,诗酒之会,举恒盈月。然他却以经济自负,曾曰:“县令切近民易,知民间疾苦难。一令贤则一县治,天下之令贤则天下治。故愿为知县,不欲以诗名也。”(《晚晴簃诗汇》卷七七)著有《吞松阁集》二○卷。生平事迹见《清史列传》卷七二《文苑传三》﹑《国朝耆献类征》卷一二六。(陆振岳) |
随便看 |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