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:

 

词条 郑善夫
释义 郑善夫

(1485-1524)字继之,号少谷。福建福州府闽县(今福州)人。生于成化二十一年(1485)十一月二十。弘治十七年(1504)与其族叔郑时行同赴乡试中举,明年又同中进士。观政期孝宗薨,武宗即位,正德元年(1506),因修《孝宗实录》,奉命至吴地诹孝庙事实,明年其父郑元恺病故,闻讣,丁忧返乡。六年服除,授户部广西司主事,榷浒墅关,年底南下,八年任满还京,以病辞归。还乡后筑少谷草堂于金鳌峰,与傅汝舟﹑高瀔等人诗酒唱和。十三年再除礼部祠祭司主事,十四年转本司员外郎,以上《谏冬巡疏》阻武宗南巡,杖阙下。十五年春,因病乞归,归里后居南湖,去郡城十五里,日与林釴﹑傅汝舟﹑高瀔等觞咏其中,有终老之志。嘉靖二年(1523)诏起起南刑部郎中,寻转吏部,十二月北上赴任,便道游武夷,深入九曲,遇风雪抱病,因放舟返乡,抵家二日卒,时为十二月二十八(1524年2月2日),年三十九。善夫与李梦阳﹑何景明﹑徐祯卿﹑边贡﹑朱应登﹑顾璘﹑陈沂﹑康海﹑王九思号“弘治十才子”。又与林鈛﹑方豪﹑殷云霄﹑孙一元﹑黄绾等为友,以诗名于当时,在闽则称一时翘楚,故王世懋《艺圃撷余》云当时闽中诗人“差堪旗鼓中原者,仅一郑善夫耳。”卒后,嘉靖四年福州知府汪文盛辑刻其诗文著述成《郑文》十五卷《郑诗》十三卷附录二卷。万历二十四年(1596)谢肇淛刊《郑诗》(现存残本八卷),则为其诗之选本。崇祯九年(1636)郑奎光刻《郑少谷先生全集》二十卷附录二卷,有徐𤊹﹑曹学佺序。当时又有徐𤊹抄本《少谷山房杂著》不分卷附录一卷,收善夫《易论》﹑《洪范论》等杂著及佚诗佚文等,今亦存世。清康熙二年(1663)郑衍祖等又刻《郑少谷先生全集》二十五卷,内诗八卷文十四卷附录三卷,总计存诗逾千首,文约二百篇。清张廷玉《明史·艺文志》著录其《少谷全集》即此本,后又有清乾隆四十二年(1777)及道光四年(1824)刊本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另著录其《经世要谈》一卷(为《明世学山》﹑《学海类编》等丛书收录)。俞宪《盛明百家诗》前编录其诗二百余首为《郑少谷集》。顾起纶《国雅》卷六录其诗九首。李腾鹏《皇明诗统》卷一七录其诗二十六首。赵南星编《明十二家诗选》录其诗为《郑少谷集》四卷。徐熥《晋安风雅》录其诗四十首。曹学佺《石仓十二代诗选·明诗选》录其诗九十余首。陈子龙等《皇明诗选》录其诗八首。清钱谦益《列朝诗集》丙集录其诗六十三首。清王夫之《明诗评选》录其诗九首。清朱彝尊《明诗综》卷三二录其诗二十二首,“诗话”云:“继之在弘﹑正间,不袭李(梦阳)﹑何(景明)余论,别开生面,好盘硬语,往往气过其辞。虽源出杜陵,实有类山谷者。集中感时之作,可观可怨,颇不犹人……当时孙(孙一元)﹑郑并称,孙非郑敌。朱(朱应登)﹑郑并称,朱亦非郑匹也。”清沈德潜《明诗别裁集》录其诗四首。《四库全书》据清康熙本收《郑少谷集》二十五卷,《总目》“提要”云:“其诗规模杜甫,多忧时感事之作。”清郭柏苍《全闽明诗传》卷一三录其诗二十三首。清末陈田《明诗纪事》丁签卷四录其诗三十一首,按云:“少谷清才,集中仿魏晋以来,无所不有,但摹杜为多耳。大约气格雄浑,五律歌行最胜;音节浏亮,七言律绝为优。但摹拟极肖,融化为艰,短制偏工,大篇未化。其品次在何(何景明)﹑李(李梦阳)﹑边(边贡)﹑徐(徐祯卿)之亚,余子不及也。”清黄宗羲《明文海》录其文五篇,评语云:“少谷之文规模逼窄,而嫣然有秀色。”生平见林鈛《郑少谷先生墓碑》(焦竑《国朝献征录》卷二七)﹑邓原岳《郑继之先生传》(万历谢肇淛刊《郑诗》残本附)﹑王兆云《皇明词林人物考》卷五﹑清张廷玉《明史》卷二八六。

出自:《中国文学家大辞典·明代卷》
随便看

 

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9 1:01:55